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Dirk Lachenmeier 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 发布时间:2008-5-1 9:46:15
苦艾酒致幻之谜得以破解
 
苦艾酒一直被认为可以使饮用者产生幻觉甚至精神错乱,在西方一度遭禁。但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苦艾酒之所以会致幻、致疯,是因为酒精含量过高,与化学毒素无关。
 
研究人员以来自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美国等国的苦艾酒为研究对象,选取13种储藏百年以上的酒作为样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苦艾酒酒精含量约为70%,而大多数杜松子酒、伏特加和威士忌的酒精含量仅为40%至50%。
 
苦艾酒因其独特的绿色,获名“绿精灵”。19世纪至20世纪初,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家通过畅饮此酒来获取创作灵感。后来,苦艾酒因其致幻、致疯作用一度遭禁。现代科学界一般认为苦艾酒的毒副作用缘自酒精,或因蒸馏工序不完善而渗入的毒素。但也有人认为,问题出在化学物质侧柏酮。
 
过去一些研究表明,苦艾酒中含微量侧柏酮。然而有人提出,遭禁之前与解禁之后的苦艾酒相比,前者侧柏酮含量更高。研究人员分析检测了遭禁之前的13份苦艾酒样本,发现其中只含微量侧柏酮,与现代苦艾酒并无太大差别。研究人员迪尔克·拉赫迈尔说:“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除乙醇(酒精)外,我们找不到其他化学物质来解释苦艾酒中毒症。”
 
这一成果将刊登在5月14日出版的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上。(来源:新华网)
 
(《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10.1021/jf703568f,Dirk W. Lachenmeier, Thomas Kuballa)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