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车间变课堂!青岛理工大学打造“入学职业体验第一课” |
|
近日,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新生迎来第一次班会。与常规班会不同的是,这次班会开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汽车研究所试装车间里。班会打破传统入学教育场景局限,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家校企携手,在生产一线为新生上好“入学职业体验第一课”。
学生们走进车间 青岛理工大学供图
走进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汽车研究所,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发与装配过程直观呈现。在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新生和家长详细了解汽车行业技术迭代趋势与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现场看到了商用汽车的组装过程,了解了电机、电控、电池等商用车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对于未来要学什么、做什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也更明确了。”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新生杨增博告诉记者。
活动现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汽车研究所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产品线人力资源室主任毛振东,获聘为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企业班主任”。他表示,将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指导、职业规划座谈等形式,全程参与学生培养,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对此,新生家长代表张弛说:“企业班主任‘上岗’保驾护航,不仅能帮助孩子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还能让孩子提前学习岗位所需技能,这让我们家长很放心。”
此次开在企业的新生班会,是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将职业生涯教育前置的重要举措。前期,该学院依托“就业蓄水池”计划,与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互联网+”创业训练营,与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国际化人才储备班,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大一企业认知、大二职业测评、大三技能强化、大四精准就业”的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该学院还创新“就业直通车”模式,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在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董虎看来,将新生“入学第一课”课堂搬到企业,不仅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生产一线和职场环境,快速锚定专业学习方向,还将职业教育关口前移,让新生从入学之初就建立“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关联认知。
董虎表示:“未来,校企双方将持续深化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更多教学环节与产业需求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入学即知业、在校能成长、毕业即就业’的育人链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