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琰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5/8/29 14:11:11
选择字号:
中山医院孙云帆:手术绝非治疗终点,奋力破解肝癌世界难题

 

  ?

30多岁的患者,家中的“顶梁柱”,可肝上一个十几公分的肿瘤却足以将这个小家推向深渊。经历了数家医院的“劝退”,他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副主任医师孙云帆。

还有希望吗?孙云帆给出一个肯定答案:先通过免疫靶向疗法联合介入治疗,使肿瘤大部分坏死并缩小至可以手术的范围。这台高风险手术“切得很干净”,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更拯救了一个家庭。

1400立方厘米的肝脏,是孙云帆最熟悉的“战场”。“接受挑战、战胜挑战。”对孙云帆来说,这是一种穿梭于危机与希望间的“巅峰体验”。在这条路上,他执着柳叶刀与显微镜,为患者争取生机,也实现着一名外科医生的责任与信念。

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患者的支持

从医10年,完成2000多台手术,孙云帆说,自己的内心“更柔软了”,“因为见过太多双绝望的眼睛”。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始终是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87万,死亡人数高达76万,其中约一半病例来自中国。而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正是许多患者辗转求医的最后一站。

在门诊,孙云帆见过太多被判定为“无法手术”、陷入绝境的患者。他品尝过治疗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手术失败的遗憾。

究竟要成为一名怎样的医生?尚在实习期间时,孙云帆就找到了答案。当时,他还是一名在消化科轮转的医学实习生。一名患者出现腹水需行腹部穿刺引流,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上。面对这名年轻的实习生,患者竟报以最大的善意,“孙医生,你不要紧张,就当在我身上练手。”

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在场医生倍感意外,也深深触动了孙云帆。患者为何愿以身体相托?这份信任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每一次休息间隙,孙云帆都坚持自己查房的细心,更来自于他不厌其烦、耐心与患者沟通的真诚。“我的每一步成长,离不开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孙云帆说,这个案例他铭记至今。他深知患者面对疾病时的巨大恐惧,也时刻提醒自己:患者不只是需要治疗的病例,更是需要全方位关怀的人。

手术绝非治疗终点,奋力破解肝癌世界难题

其实,读研选择具体专业方向时,孙云帆曾在肝肿瘤外科和神经外科之间犹豫过。但当他有机会进入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时,这个顶尖平台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投身肝癌的治疗与研究。

孙云帆与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的相遇,背后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孙云帆读大二那年,他的外公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在当时是连国外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棘手案例,但他也听闻,“中山医院治肝癌很牛。”这也是孙云帆第一次听说“樊嘉”的名字。作为我国肝移植领军人物,樊嘉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奋战在手术台上,一度被称为中山医院的“第一铁人”。

尽管外公最终还是因为疾病去世了,但樊嘉却成了孙云帆医学路上的引路人。“老师常说,真正的医生科学家,左手要握紧柳叶刀解除病痛,右手要拿起显微镜探索未知。”这句话成为孙云帆的座右铭。

就肝癌治疗而言,手术绝非终点。术后,癌症的复发率接近40%到50%。如何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复发后是否还有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些问题驱动着孙云帆和团队成员不断深入研究。

在樊嘉的带领下,团队针对肝癌转移复发这一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从发现循环肿瘤细胞这一新型预测标志物,到自主研发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设备;从揭示肝癌转移复发的时空演进规律和免疫逃逸机制,到发现新治疗靶点、建立精准治疗新体系……每一步都凝聚着医生们攻坚克难的勇气。

成为好医生很难,成为优秀医生科学家更难

时间,对于年轻的医生科学家而言是最宝贵的。如何平衡临床与科研?孙云帆的日程表几乎严苛到没有空隙:白天手术、查房、看门诊,其余时间全部投入科研。除了吃饭和睡眠,一天24小时,他几乎全部用在工作上。

科研之路从非坦途。2019年,团队将关于肝癌复发机制的重要研究投稿至国际期刊《细胞》,却遭审稿人质疑并被直接拒稿。但他们没有气馁,写了一封长长的申辩信,争取到了一次修订再审的机会。随后10个月,团队逐一攻克审稿人提出的所有难题,最终文章成功发表。

“做医生,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在孙云帆看来,成为医生或许不难,但成为好医生很难,成为优秀医生科学家更难。他坚信,手术挽救的是眼前的生命,而科研一旦突破,惠及的将是千千万万患者,“这是一份值得穷尽一生去践行的事业。”

(原标题: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孙云帆十载深耕肝癌治疗研究:手执刀与镜为更多患者争取生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