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7 13:47:48
选择字号:
全国生态日这天,他们共话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以“江海联动城乡安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228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举办。

启动仪式。

  ?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全国生态日的建立彰显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生态学科学发展和全民生态科学普及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次活动是中国生态学学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传播的重大举措,也是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开展的一次重要生态科普活动。面向未来,中国生态学学会将继续与全国的兄弟单位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而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理解和参与。上海城市生态关系到整个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示范效应。作为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大本营”与“绿色充电站”,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把“传播生态智慧、点燃绿色未来”当作头等大事,通过主题展览、教育活动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激发市民“生态自觉”的超级策源地。

随后的科普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峻,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分别作题为《长江十年禁渔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高度重视科普教育——长江大保护与我们的科普野外考察案例》《城市鸟类多样性观测的公民参与》《恐龙展中的生态故事》的生态科普报告。他们从水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实践、科学传播等多重视角,深度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

桂建芳结合其在银鲫及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及其种业发展方面开展的系列工作进行了分享。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滋养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文化之一——长江文化,奠定了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的水域及生物资源基础,也孵育了灿烂的渔文化。桂建芳表示,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大保护,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智慧和对世界的新贡献。

报告现场。图片均由 上海科技馆提供

  ?

陈家宽系统介绍了生态文明和人类发展的相关性,并分享了带队进行“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的经历。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宏大画卷,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化大众科学认知、强化科普教育。陈家宽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和普及是构成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多样化的科普形式,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质、具备运用科学方法来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形成求真唯实的科学世界观。

本届大讲坛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活动期间,在上海生境博物馆、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湿地公园、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设立了十余个分会场。活动还将陆续在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分讲坛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