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梁文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6 14:09:21
选择字号: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院士作品展在深圳启幕

 

8月15日,“忠昭日月 气壮河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院士作品展在深圳启幕,将持续至9月1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何继善,中国工程院士范滇元,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政和等出席活动。

何继善致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供图,下同

  ?

本次展览精心呈现了何继善创作的90余组书法作品,分为“日寇罪行,罄竹难书”“灯塔领航”“英烈风范”“峥嵘岁月”“神州怒吼”“壮我河山”六大板块。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何继善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民族的深厚情感,以书法艺术这一独特形式,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英雄群像的壮烈精神,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深刻弘扬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何继善作为一位亲历国家重大历史变革的科技工作者,此次书法展更是融入了他独特的“历史记忆+艺术表达”双重视角。他以笔墨为媒,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多维度的文化叙事。这不仅是一次用书法钩沉民族集体记忆的艺术实践,更是一次以历史与人文交融的创新形式,引导观众透过笔墨肌理感悟家国情怀,在铁血丹心的艺术符号中传承红色基因的有益尝试。

展览现场。

  ?

记者了解到,举办此次书法展,旨在通过何继善院士的书法作品,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挥毫题写一幅《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为本次展览增辉添彩。

徐政和说到,自己与何继善院士有很深的渊源,提到自己也曾受何继善院士指导培养。本次展览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跨界,并且通过回望历史让其意义深远;亲历国难的何继善以科技成就与家国情怀并举,借书法展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共情与爱国担当。

何继善作品。

  ?

范滇元表示,自己出生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阴历大除夕,童年经历了日寇飞机轰炸和辗转流离的困苦。他认为,何继善院士的作品精准表达了中华民族情怀,是对抗战英魂的立体叙事,体现了科学求真与人文求善的共鸣。他还指出,科学与艺术需相互借鉴,应探索两者的对话方式,让抗战精神在创新发展中永葆生机。

何继善讲述了自己创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作品的缘由。他因童年经历养成用毛笔写字的习惯,看到赵一曼烈士的遗书后深受震撼,进而收集抗战相关内容进行创作。他希望通过作品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抗日历史,不忘历史,振兴中华。希望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勿忘国耻、勿忘历史,笃志勤学、刻苦钻研,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接续奋斗。

参会人员合影。

  ?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广东院士联合会、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支持举办。来自科技界、艺术界、教育界、青年学生及媒体的代表约为50人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致敬伟大抗战精神的视觉与精神盛宴的开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