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广东省科技厅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下简称港城大(东莞)]在东莞正式签署《关于共同支持开展深度科技合作的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深度合作计划》)。此举标志着三方合作迈入系统化、实效化的新阶段,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上,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港城大(东莞)校长段宝岩共同签署《深度合作计划》。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国洪,东莞市副市长黎军,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交流合作处处长杨慧芳,东莞市科技局局长钟靖平,以及港城大(东莞)执行校长鲁春等一同见证。仪式由港城大(东莞)副校长李娟主持。
签约现场。主办方供图
?
《深度合作计划》创造性地构建了“政府引导+港校资源+湾区落地”的三方联动模式,有效破除地域壁垒,深度融合粤港两地的智力、资金与平台资源,激发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自2025年起,三方将在二年内,以“1+1+1”联合资助的形式,即广东省科技厅每年投入省级财政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港城大(东莞)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港城大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港币,共同形成种子资金池,重点支持两校联合开展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催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技成果,推动创新资源跨境流动,促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杨军表示,港澳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广东将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推动港澳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此前,广东贯彻落实粤港姐妹高校深度合作的战略部署,与其他港校达成合作并取得较好成效,此次新增港城大和港城大(东莞),将纵深推进粤港科技合作,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动能。
黎军指出,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优越的产业链优势和世界级科研设施基础,成功推动港城大(东莞)高质量办学,在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拥有着坚实的基础。东莞将紧紧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东莞所能”,以此次三方合作为契机,支持港城大(东莞)的建设与发展,推动莞港两校密切联系,全力推动合作计划在东莞落地见效。
梅彦昌表示,此合作将充分发挥港城大在国际化与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已通过学术资源共享、师生互访交流与联合课题研究,形成了紧密协作的融合网络。相信此次三方合作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段宝岩表示,港城大(东莞)自成立以来,便将深度融入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作为立校之本与发展之核。伴随计划的启动,两校将在优势领域积极探索建设联合实验室,联合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共同推进国际科技和人才合作,为粤港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港城大(东莞)立足松山湖科学城,分别于2025年6月、7月加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和“粤港澳高校联盟”,形成强大合力,一头链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另一头触达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共同致力于将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转化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