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8/12 10:19:51
选择字号:
探秘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同济园里读懂李国豪的桥梁人生
 
编者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无论是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抑或是江阴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虎门珠江大桥……都镌刻着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李国豪。一座桥的设计基准期是100年,然而一个人对桥梁事业的热爱却可以是永恒的。这位造桥大师毕其一生,以钢铁般的脊梁书写的报国答卷,是比桥墩更坚实的担当,比桥身更深远的守望,比江河更绵长的情怀。
 
踏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史馆,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桥梁工程与力学史书。置身其中的同济大学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宛如一座精神丰碑,承载着一位桥梁巨匠与祖国山河同呼吸、共命运的壮阔人生,亦镌刻着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从追赶到领跑的奋斗足迹。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李国豪先生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静候每一位来访者的聆听与感悟。
 
缅怀桥梁巨匠,传承精神火种
 
1913年,李国豪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1929年,16岁的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1936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担任助教。1938年秋,李国豪获洪堡奖学金赴德留学,1940年春以优异成绩获工学博士学位。1946年,毅然归国的李国豪,满怀报国热情,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在同济大学开启了一段影响深远的教科研生涯。
 
李国豪提出的“两个转变”战略,引领学校从单一学科向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型,并逐步迈向国际化学府,为同济大学综合性、国际化的办学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杰出的教育家,他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名誉校长,荣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李国豪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堪称我国桥梁工程与力学领域的一代宗师。在科研上,他成就斐然。在宝钢工程项目面临瓶颈的关键时刻,李国豪力排众议,对工程免于停建和解决桩基水平位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以科学家的担当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还积极奔走,推动上海南浦大桥和虎门珠江大桥实现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开创了中国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新纪元。我国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同样倾注了李国豪的大量心血。
 
在近七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李国豪呕心沥血,悉心指导和培养了大批博士研究生。其中,项海帆和范立础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更是成为我国桥梁和结构领域的领军人物。即便在担任名誉校长之后,李国豪依然坚持出席新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为学子们送上宝贵的人生指引。
 
为缅怀李国豪先生为我国科教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高尚风范,同济大学李国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应运而生。2023年,该基地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对校内外公众免费开放。
 
探寻科研足迹,感悟精神力量
 
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史馆,教育基地通过展板、图片、模型、实物、书籍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呈现了李国豪先生的生平事迹与精神风貌,彰显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严谨的治学理念、独特的战略家气质以及强大的人格力量。
 
展板上,李国豪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或专注于科研难题的求索,或在课堂上激情授课,生动再现了他为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珍贵的科研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攻克学术难题的思路,那一笔一画中,流露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实物展示区,陈列着他使用过的科研工具,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质朴而坚毅的气息,见证着他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探索。
 
详实的文字与珍贵的图片,再现了李国豪先生奋进不息的科研生涯。精致的模型和实物,生动展现了他在桥梁领域的不朽功绩。丰富的书籍与视频资料,则全方位诠释了其深远的科教理念。
 
展馆内景
来源:同济大学
 
李国豪所构筑的,远不止是横跨江河的钢铁脊梁。从硝烟中淬炼而成的理论之桥,到惊涛中巍然屹立的实践之桥,再到云霄间蜿蜒的创新之桥——归根结底,这些都是闪耀着精神光芒的虹桥。它们承载着“科技报国”的滚烫赤忱,镌刻着“严谨求实”的治学风骨,流淌着“甘为人梯”的师者大爱。
 
多维教育实践,赓续薪火之光
 
除了静态展陈,教育基地在科学家精神传承方面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其中,同济大学大型原创大师剧《国之英豪》尤为瞩目,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及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以“校友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独特演绎形式,将李国豪先生的生平事迹艺术化地呈现在舞台上;通过《千里志报国》《逐梦同济园》等篇章,生动再现了他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在科研教学一线拼搏奋斗的感人场景。该剧已公演多轮多场,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过50万人次,成功打造了具有同济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教育高地。
 
大型原创大师剧《国之英豪》演出
来源:同济大学
 
2024年4月13日,适逢李国豪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隆重举办了“忆学界楷模 颂桥梁先驱——纪念李国豪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及“同济天下 国之英豪——李国豪科教思想研讨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这些活动生动再现了李国豪先生从寒门学子成长为“两院院士”的奋斗历程,重点展示了他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对同济大学发展的巨大贡献,集中展现了他引领中国现代桥梁事业蓬勃发展的学术成就,充分彰显了他严谨求实、科教报国的崇高品格。活动旨在号召一代代同济人大力传承和弘扬李国豪老校长的精神,更深刻地领悟同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
 
“纪念李国豪诞辰110周年”专题展
来源:同济大学
 
李国豪先生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座物理意义上的桥梁,更是贯通过去与未来、科学与人文、个人与国家的精神之桥。他以毕生实践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真谛:于时代洪流中锚定初心,向未知领域无畏拓荒,在传承长河里甘为基石。
 
李国豪先生所传递的,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矢志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更是甘当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如同不息的火种,正持续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激情,激励着他们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梦想而执着前行。
 
教育基地以李国豪先生的事迹与精神为薪火之炬,照亮广大学子和社会公众在科研探索中勇毅拓新、在求知问道中笃行不怠、在人生征途上砥砺向前的奋进之路。
 
相关专题:中国科协网融媒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人员设计出能杀灭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 太阳系外围可能隐藏着一颗“Y行星”
木卫三或可成为巨型暗物质探测器 探测到有史以来最明亮的快速射电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