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AR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微软Hololens等产品的推广,头戴式AR设备正在逐步渗入制造业的装配、维修、质检、监控、诊断、远程会议与安装可视化等流程。然而,当前功能完整的工业级AR头显设备(如Hololens系列、Rokid X Craft)的重量普遍超过500克,连续佩戴容易引发颈部疲劳。虽然存在个别轻量化设备(如Google Glass EE)重量能达到约50克,但其视场角(FOV)狭窄导致虚拟信息遮挡现实视野,严重制约了技术落地。此外,现有研究缺乏对设备人体功能学(如图像质量、用户友好性等)的系统评估,亟需建立工业AR头显的核心标准参数,根据具体工业场景选择AR头显设备,以此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近期,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与圣光机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以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R headsets: a review of the devices and experience为题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发表了综述论文。
本篇文章系统梳理了AR头显设备在现代工业场景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不同光学架构(衍射/全息耦合器元件vs折射/反射耦合器元件)设备的效能优势与人体工程学(如视觉舒适度、设备重量等)瓶颈,首次提出了量化评估模型(S指标)来计算工业级AR头显设备的适用性得分,对工业级AR头显的定制化发展和标准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技术演进:工业级AR头显技术的发展脉络
文章首先梳理了工业AR头显技术的发展脉络,工业AR头显设备已历经十年的技术迭代(图1)。图中所示均是有代表性的工业AR头显设备,其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场景开发了独特的技术,集成了特定的传感器。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比较分析,并全面研究它们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的实际适用性。

图1:工业AR头显设备技术发展路径:衍射/全息耦合器元件(顶部)和折射/反射耦合器元件(底部)
客观指标:设备的技术分析
研究人员分别介绍了这几种代表性AR设备的技术特征和关键参数,重点关注其影响人体工程学的参数。从他们罗列出的数据来看,不同的光学设计方案也直接影响并限制了其图像质量。
总的来说,衍射/全息耦合器元件(Hololens、Rokid X Craft)与Birdbath架构(XReal、Rokid Max)可提供当前最优的FOV。相比之下,Epson及Google Glass受限于光学设计,难以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突破FOV局限。在图像分辨率方面,XReal、Rokid Max、Hololens和Rokid X Craft凭借其优秀的分辨率,使复杂装配单元的结构清晰可辨。在亮度方面,Epson、Rokid与Vuzix的亮度最佳。此外,他们还对比了这些设备的容量、电池寿命、重量、存储、RAM以及防水、防尘和防摔功能等。
主观评估:用户的使用体验
除了客观的数据测试,考虑到工业级AR头显设备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备,用户的使用体验评价也十分关键。研究团队通过对11名来自制造企业、具有至少2年专业工作经验且熟悉AR系统的工业代表进行用户调研,对这些设备的人体工程学(重量、操作便利性)及光学效果(色彩均匀性、眩光)进行了评分。
从这些用户的反馈来看,当前工业AR头显设备仍存在光学方案与功能需求的根本矛盾。衍射/全息耦合器元件(如Hololens 2)虽实现了52°大视场角,却因色差问题降低了图像质量,以及存在发热问题;折射/反射耦合器元件(如Epson BT-2200)色彩保真度高,重量轻,但视场角局限在23°,如图2所示。

图2:工业AR头显设备显示效果:基于衍射/全息耦合器元件(左侧)和基于折射/反射耦合器元件(右侧)
场景化选型模型:S指标
研究团队提出了场景化选型模型(如图3所示),建立了量化评估公式(S指标),通过对设备的显示效果、硬件性能、使用体验等多维度参数进行标准化和加权计算,得出设备在特定工业场景下的适用性评分。该模型的关键优势在于权重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灵活调整。

图3:场景化选型模型表格
文章在最后展示了支持摄像头的AR头显设备在不同场景的S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越适配,如图4所示。从结果来看,在大多数情况下,Rokid X Craft设备均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即使是X Craft也没有办法在各应用场景做到十全十美。这充分说明,没有任何一款设备能满足所有应用场景需求,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

图4:支持摄像头的AR头显设备S指标比较
总结
总的来说,这篇综述汇总了目前主流的工业级AR头显的技术特征和关键参数,并首次提出了量化评估模型(S指标)来计算设备的适用性得分。作者们强调,尽管工业级AR头显设备目前存在一些标准和通用要求,但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可以同时解决工业领域所有问题的“理想”设备。因此,每一种情况都必须单独考虑,同时考虑到操作要求和操作条件。此外,有时具体场景对AR设备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在产品设计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源:先进制造微信公众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7188/lam.2025.02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