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环境智慧化监测前沿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智慧国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吴玺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京涛分别就论坛的背景与目标、专委会在推动空间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阐释,为专题论坛交流指引方向。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在报告中分析了国家“双碳”战略对生态碳汇的需求,提出以提升水土保持碳汇能力为核心目标,重点突破“垂向增汇-横向固碳-减蚀减碳”的机理认知、碳汇测算方法及交易实现路径,通过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推动水土保持从生态治理向碳中和贡献跃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合室高级工程师赵乐分析了国家战略要求与监测体系智能化转型趋势,提出以“天空地海一体化”精准感知网为目标,重点突破智能无人装备、国产化替代及数据集成中枢三大技术方向,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推动监测业务从“自动”向“智能”跃升。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马永欢针对国土空间治理中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利用效率低下及空间品质失衡三大核心问题,提出严守底线管控、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利用效能、增强空间品质等对策,以构建安全、高效、宜居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郝亮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总体框架,提出构建监管标准体系、强化“五基协同”监测网络、建立跨部门执法机制,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建议,通过统一监管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红兵梳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前沿技术态势,研究通过LDA主题模型与关键词演化分析,揭示智慧化监测、多源数据协同、标准体系构建三大核心趋势,为技术迭代与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专题研讨由王红兵总结。本次论坛将为进一步加强技术引领与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智慧生态监测领域的学术高地与产业高地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实践引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