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iruses 发布时间:2025/7/23 15:05:11
选择字号:
Viruses:2024–2025文章精选 | MDPI 编辑荐读

期刊名:Viruse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iruses

本期编辑荐读精选 Viruses 期刊近期发表的10篇前沿研究,涵盖病毒潜伏库清除、新型抗病毒策略、宿主-病原体互作及诊断挑战等热点方向。这些研究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为病毒学领域提供了创新见解与技术突破,助力科研工作者探索病毒致病机理及防治新策略。

1. Targeting Latent HIV Reservoirs: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HDACandPARPInhibitors

靶向潜伏性HIV储库:HDAC和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Hasset Tibebe et al.

Viruses 2025, 17(3), 400; https://doi.org/10.3390/v17030400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7/3/400

Tankyrase下游通路的示意图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疗法,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与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用,显著增强了潜伏HIV病毒库的激活效果,其协同作用使潜伏逆转效率提高了三倍。

(2) 研究发现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Hippo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tankyrase,间接增强HDAC抑制剂的疗效,同时还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促进清除被重新激活的HIV感染细胞。

(1) 该疗法中使用的HDAC和PARP抑制剂均为FDA已批准的抗癌药物,具有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潜力,为HIV功能性治愈提供了新的策略。

2. The In Situ Structure of T-Series T1 Reveals a Conserved Lambda-Like Tail Tip

T系列T1的原位结构揭示了其具有一个保守的λ状尾部末端

Yuan Chen et al.

Viruses 2025, 17(3), 351; https://doi.org/10.3390/v17030351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7/3/351

吸虫噬虫菌T1的整体结构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T系列噬菌体T1的近原子分辨率全结构,包括头部、连接复合体、尾管和尾尖,并构建了大多数蛋白质的原子模型,为理解噬菌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础。

(2) 研究发现T1尾管通过相邻环间的二硫键网络实现柔性弯曲,这一独特机制可能帮助噬菌体更高效地探索宿主受体,增强其感染能力。

(3) T1的尾尖结构与λ噬菌体高度相似,揭示了λ类长尾噬菌体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同时其尾尖的灵活性和结构多样性可能与其对不同宿主细胞的适应性相关。

3. Impact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the Oral Microbiome and Periodontal Health of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Positive Cats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猫免疫缺陷病毒阳性猫口腔微生物群和牙周健康的影响

Laura Bashor et al.

Viruses 2025, 17(2), 257; https://doi.org/10.3390/v17020257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7/2/257

试验分组及处理技术路线图

文章亮点:

(1) 本文研究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对猫免疫缺陷病毒(FIV)阳性猫口腔微生物组和牙周健康的影响,发现cART能显著降低FIV感染猫的牙龈炎症和附着丧失,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

(2) 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cART治疗组的猫口腔微生物组α多样性与健康对照组相似,而β多样性在不同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cART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3)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FIV感染猫作为HIV口腔疾病模型的潜力,还为未来探索HIV相关口腔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4. Repurposing Drugs for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Therapies to Counteract Monkeypox Virus Tecovirimat Resistance

重新利用药物进行协同联合疗法以应对猴痘病毒Tecovirimat耐药性

Haydar Witwit et al.

Viruses 2025, 17(1), 92; https://doi.org/10.3390/v17010092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7/1/92

研究技术路线图

文章亮点: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猴痘病毒(MPXV)替考韦马(TPOXX)耐药性的新型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将直接抗病毒药物TPOXX与宿主靶向药物霉酚酸酯(MMF)或N-肉豆蔻酰转移酶(NMT)抑制剂IMP-1088联用,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病毒效果。

(2) 研究利用痘苗病毒(VACV)作为MPXV的替代模型,证实MMF和IMP-1088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通过多模型分析(ZIP、Bliss、Loewe和HSA)量化了其与TPOXX的协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联合疗法在抑制病毒复制和减少耐药性方面的潜力,还探索了三联疗法(TPOXX+MMF+IMP-1088)的协同效应,为应对高致病性MPXV变异株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5. The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Phage K Is Affected by a Host rpoC Mutation That Confers Phage K Resistance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K的转录程序受到宿主rpoC突变的影响,该突变赋予噬菌体K抗性

Rohit Kongari et al.

Viruses 2024, 16(11), 1773; https://doi.org/10.3390/v16111773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11/1773

rpoC基因突变导致噬菌体K耐药性的空间表示图

文章亮点:

(1) 本文揭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RNA聚合酶β亚基(RpoC)的特定突变(如G17D)可赋予宿主对噬菌体K的抗性,首次阐明了宿主转录机器突变影响噬菌体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2) 通过RNA-seq技术系统解析了噬菌体K感染过程中的全局转录动态,定义了53个转录单元,并发现晚期基因(如结构蛋白和裂解基因)的表达依赖宿主RpoC的功能完整性,为噬菌体-宿主互作提供了新见解。

(3) 研究揭示了噬菌体K的启动子特征:早期和中期基因依赖典型的σA型启动子(含保守-35/-10元件),而晚期基因启动子缺乏完整保守序列,暗示其表达可能需要噬菌体编码的辅助因子,这为开发抗噬菌体耐药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6. Multiplex Microscopy Assay for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and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Emerging Pathogens

多光谱显微镜检测法用于评估针对新兴病原体的治疗性抗体和血清抗体

Nuno Sartingen et al.

Viruses 2024, 16(9), 1473; https://doi.org/10.3390/v16091473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9/1473

多重显微镜血清学检测原理

文章亮点:

(1) 创新的多重显微检测技术: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亚细胞定位荧光标记(mScarlet)的细胞条形码策略,结合自动化高分辨率显微镜和机器学习分析,实现了对多种病毒抗原(如SARS-CoV-2不同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抗体结合的同步检测。该方法仅需单一荧光通道即可区分多达8种不同细胞系,显著提升了检测通量和效率。

(2) 高效的单克隆抗体筛选平台:通过验证14种已知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如REGEN-COV)的结合模式,该技术展现出与ELISA高度一致的结果(39/42),并能识别传统方法未检测到的变异株结合特性(如mAb 6和12对Delta/Omicron的交叉结合)。此外,活细胞标记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固定条件对某些表位检测的影响(如mAb 3对Omicron的结合需非固定条件)。

(3) 快速适应新发传染病的诊断工具:该技术兼容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仅需目标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即可快速构建检测系统。在临床验证中,其对SARS-CoV-2感染者血清的检测灵敏度(>14天样本100%阳性)优于商用ELISA(93.3%),且假阳性率低(1.3%),为未来新发疫情的抗体评估和疫苗效力监测提供了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

7. Translation of Overlapping Open Reading Frames Promoted by Type 2 IRESs in Avian Calicivirus Genomes

禽类杯状病毒基因组中由类型2 IRES 促进的重叠开放阅读框的翻译

Yani Arhab et al.

Viruses 2024, 16(9), 1413; https://doi.org/10.3390/v16091413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9/1413

禽杯状病毒基因组中由II型IRES介导的重叠开放阅读框的翻译

文章亮点:

(1) 本文发现禽杯状病毒基因组中广泛存在重叠开放阅读框(ORF1*),并通过进化保守性分析和同义位点变异验证其功能性,揭示了病毒利用重叠ORF最大化编码容量的新机制。

(2) 研究首次系统鉴定了禽杯状病毒中II型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并通过体外重构实验阐明其依赖eIF4G/eIF4A复合物及ITAFs(如Ebp1、PTB/PCBP2)的翻译起始机制,揭示了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II型IRES的功能异同。

(3) 结合羟基自由基切割(DHRC)和突变分析,精准定位了Ebp1在IRES亚结构域Id上的结合位点,阐明了其通过特异性RNA-蛋白互作增强翻译起始的分子基础,为理解病毒IRES的进化与功能多样性提供了新视角。

8. Resistance of the CRISPR-Cas13a Gene-Editing System to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Infection in Tomato and Nicotiana benthamiana

Ying Wei Khoo et al.

Viruses 2024, 16(9), 1401; https://doi.org/10.3390/v16091401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9/1401

对靶向PSTVd基因组RNA的有效cRNA进行筛选

文章亮点:

(1) 本文首次验证了CRISPR-Cas13a系统在植物中对类病毒RNA(PSTVd)的高效靶向和降解能力,通过瞬时表达和转基因方法显著降低了番茄和本氏烟中类病毒的积累水平。

(2) 研究设计并筛选了靶向PSTVd基因组保守区域(如TL、CCR、TR)的crRNAs,发现针对正义链的crRNAs(如CCR2(+))效果尤为显著,为类病毒防控提供了关键分子工具。

(3)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RNAi的局限性,通过直接切割类病毒RNA而非依赖宿主沉默机制,展现出更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为作物抗类病毒育种提供了新策略。

9. Parainfluenza Virus 5 V Protein Blocks Interferon Gamma-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NK Cell Inhibitory Ligands and Improves NK Cell Killing of Neuroblastoma Cells

副流感病毒5型V蛋白阻断干扰素γ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抑制性配体上调,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Elisabeth M. Shiffer et al.

Viruses 2024, 16(8), 1270; https://doi.org/10.3390/v16081270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8/1270

抗体阻断自然杀伤细胞抑制因子PD-L1、HLA-E和MHC-I可增强PM21-NK

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

文章亮点:

(1) 本文首次证实副流感病毒5型(PIV5)的V蛋白能有效阻断干扰素γ(IFN-γ)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表面NK细胞抑制性配体(PD-L1、HLA-E、MHC-I)的上调,从而增强PM21-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 研究通过稳定表达V蛋白的细胞模型和瞬时转染实验,证明V蛋白单独作用即可阻断STAT-1依赖的IFN-γ信号传导,克服肿瘤细胞对NK细胞疗法的耐药性,为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3) 创新性利用慢病毒递送V蛋白至肿瘤细胞,结合实时细胞活力监测技术(IncuCyte),验证了该方案在体外显著提升NK细胞杀伤效率,为临床转化中靶向递送V蛋白以增强NK细胞免疫疗法奠定了实验基础。

10. Challenges in the Diagno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Samya Jezine Da Silva et al.

SARS-CoV-2感染神经系统诊断面临的挑战

Viruses 2024, 16(8), 1247; https://doi.org/10.3390/v16081247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6/8/1247

图形摘要

文章亮点:

(1) 本文揭示了神经COVID-19诊断的挑战,发现脑脊液(CSF)中SARS-CoV-2 RNA的检出率极低,但抗SARS-CoV-2 IgG和IgM抗体检测具有高特异性(100%),可作为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2) 研究首次证实CXCL-10是神经炎症的高效生物标志物,其在CSF中的浓度(临界值174.7 pg/mL)对区分神经COVID-19与非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优于传统指标如新蝶呤。

(3) 通过连续CSF样本分析,本文揭示了神经炎症标志物(如CXCL-10)的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如死亡或出院)显著相关,为疾病监测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依据。

Viruses 期刊介绍

主编:Eric O. Freed,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USA

涵盖人类病毒和病毒疾病,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病毒免疫、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及朊病毒等各方面研究,目前已被 SCIE (Web of Science)、MEDLINE (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
3.5
2024 CiteScore
7.7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7.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2.7 Days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