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成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7/13 19:56:05
选择字号:
嫦娥六号月壤揭开月球背面月壳磁场弱与土壤磁性强之谜

 

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嫦娥六号月壤样品,该所李金华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月壤中各种磁性矿物,以及它们独特的磁性是怎样产生和保留下来的,揭开了月球背面月壳磁场弱与土壤磁性强之谜。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月球上的磁性矿物,就像记录月球演化的“日记本”,保存了月球磁场演化、陨石撞击、太空风化等地质事件的痕迹。不过,月球环境非常特殊,没有空气、极其干燥、还原性强。“这使得在地球上常见的磁铁矿等磁性矿物,在月球上几乎找不到。”论文共同作者、南京大学龚政博士说。

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击遗迹。这个区域本身磁场信号非常微弱。然而,嫦娥六号从该盆地带回来的月壤却表现出极强的磁性,它的被磁化能力远超之前所以从月球正面采集的样品,其饱和磁化强度更是创下了所有返回月球样品的最高纪录。李金华说:“这一月壳磁场弱与月壤磁性强的矛盾现象,成了科学家们要揭开的关键谜题。”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动用了多种尖端显微分析手段,发现嫦娥六号月壤中两类来源各异的载磁颗粒。同时,他们还发现,至少还存在三种“二次改造”后形成的金属铁颗粒。载磁颗粒来源及理化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月壤中留下不同的磁记录及稳定性。根据嫦娥六号着陆区月壳磁场弱,却含大量磁性较强的载磁矿物,研究进一步推测,南极-艾特肯盆地北缘磁场强,可能是因为那里堆积了更厚的、含高磁化率外源金属的溅射物。

“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磁性之谜,也对将来研究小行星、火星等其他天体样品中的磁性矿物、磁场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院士说,对我们理解月球磁场历史以及月球表面改造过程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