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肿瘤被误当干眼症 比头发丝细的钻石刀精准“拆弹” |
|
近日,41岁的张女士攥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坐在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的诊室里,心情复杂。过去半年,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眼睛不适是“干眼症”,滴眼药水却迟迟不见好转。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确诊为“眼肿瘤”——右眼视神经鞘脑膜瘤。
一年前,张女士就发现右眼常有异物感,尤其在长时间用眼或干农活时,像有砂纸摩擦,还伴随胀痛和视力模糊。她上网查询后,自行诊断为干眼症,并坚持滴眼药水缓解。然而半年后,症状突然加重,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眼球转动疼痛,甚至右眼逐渐突出。
她先后辗转多家医院就医,却得到不同结论,有的怀疑“颅脑损伤”,有的称“视神经正常”。经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黑龙江省区副总院长郭庆教授团队检查,才揪出真凶即视神经鞘脑膜瘤。而此时,她的右眼视力已降至0.04,几乎失明。
视神经鞘脑膜瘤位置特殊,紧邻视神经、颈内动脉及颅内重要结构,被称为“眼科手术的禁区”。这类肿瘤会逐渐压迫视神经,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若向颅内蔓延,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此,上述医疗团队经过严密探讨,决定采取难度较高的“外侧开眶术”。通过眼眶外侧壁入路,直接暴露肿瘤,避免对视神经的牵拉。
手术中,医疗团队在400倍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钻石刀逐层分离肿瘤与神经。凭借精准操作,团队成功切除肿瘤,且未损伤周围神经纤维。术后复查显示,张女士右眼视力提升至0.08,较术前“盲眼”状态明显提升,可以辨认眼前手指数量、自主行走避让障碍物等,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手术现场。受访者 供图
?
郭庆介绍,视神经鞘脑膜瘤多发于中年女性,虽是良性肿瘤,但有恶变风险。他提醒,若出现单侧视力下降、眼球突出或转动疼痛,务必尽早就医。早期手术联合放疗,可最大限度保留视力,避免肿瘤侵入颅内危及生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