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9 10:18:09
选择字号:
“魔角”石墨烯中发现非常规超导关键证据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在“魔角”扭转三层石墨烯(MATTG)中首次直接观测到非常规超导性的关键证据,为实现室温超导这一目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平台测量魔角石墨烯的超导能隙。该方法涉及在魔角三层石墨烯(图中黄色部分)之间“隧穿”电子,同时测量材料的超导状态。实验首次清晰地证明了魔角三层石墨烯是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图片来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室温超导在接近室温条件下仍能工作。如能实现,那么零能耗输电电缆、高效电网乃至实用量子计算系统等新技术将成为现实。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非常规超导体,这类材料的电子配对方式与传统理论不同,可能在更高温度下保持超导特性,魔角石墨烯便是其中代表。

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制备出魔角双层石墨烯,发现其展现出非凡的量子特性,由此催生了“扭角电子学”这一全新研究领域。MATTG由三层原子薄的石墨烯堆叠而成,并以特定的魔角扭转,从而展现出一系列奇异的量子特性。此前研究曾发现MATTG表现出一些异常电子行为,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其为非常规超导体。

团队此次利用新开发的实验平台,将电子隧穿测量与电输运测试结合,在同一器件中同时观测超导能隙与零电阻特征。实验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显示,只有当材料呈现零电阻,即进入超导状态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超导隧穿能隙”。

进一步的温度与磁场测试显示,该能隙具有独特的“V”形曲线,而常规超导体通常呈现平滑、对称的形态。这种差异表明,MATTG中的电子配对方式与传统超导体完全不同,这意味着其超导机制必然不同于传统类型。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电子紧密结合的特征,可能源于强电子相互作用,而非传统的晶格振动机制,这对于未来实现室温超导至关重要。

新平台能实时观测二维材料中超导能隙的形成与演化,为研究不同体系中的电子配对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下一步,团队将利用该平台探索更多二维扭转结构和材料,有望揭示电子配对与量子态竞争的本质,为设计新型高效超导体和量子计算材料提供思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物理学家有望解决“高尔夫球手的诅咒”
撒哈拉沙漠将迎来更潮湿、更绿色的未来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