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10/10 11:46:36
选择字号:
李庆忠: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点亮中国“油藏地图”

 

他开创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现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历史上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从未停下技术攻坚的脚步;他的足迹遍布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为让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而奉献一生。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李庆忠。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庆忠的一生和油田紧密相连。195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时,在毕业分配的志愿书上,李庆忠坚定地写下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自此,他走遍祖国各地,走过了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亲眼见证一个个油田的诞生。在克拉玛依,李庆忠抓紧一切时间自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地史学,与队友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日渐精益的专业技术,探明了准噶尔盆地的地质构造,构建了新疆地区的重、磁、电基点网。在大庆,李庆忠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三年会战”。当时正是全国困难时期,粮食严重缺乏,李庆忠患上了浮肿病,并且每天耳鸣不止。可他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让国家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苦再累也心甘。数十年间,李庆忠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始终不曾离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轨迹,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石油物探界的难题,践行着“我为祖国找石油”的铮铮誓言。

1986年,李庆忠(1排左3)在玉门油田石油沟高坡上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

第一张三维归位构造图的诞生

三维地震勘探,被誉为现代地震勘探的两大支柱技术之一。“所谓地震勘探,形象说就是医生的听诊器。医生听人身体内部的情况,我们听地下的回声。通过听回声,可以知道反射波在什么地方深、什么地方浅,可以深入了解地底下的构造情况。这就是最简单的地震方法找石油的原理。”李庆忠形象地解释。

李庆忠在办公室工作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

20世纪60年代,李庆忠从大庆油田调到山东东营,参加了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大会战。彼时,国际石油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技术正经历着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与大庆油田相比,胜利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传统的二维地震方法很难搞清地下情况,不是深度有误差,就是断层位置不对,对当时的石油开发影响很大。胜利油田也因此有了“五忽油田”之称——“目的层忽油忽水、油井产量忽高忽低、油气层忽有忽无、原油性质忽稀忽稠、油层厚度忽厚忽薄”。尽管前人在地震方法研究方面也曾经做过大量探索,但都不能解决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庆忠迎难而上,经过长期实地勘察,他总结出二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不符的原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和原理,这一方法能够像医学CT一样,使地下结构得到正确的“偏移归位成像”。

1994年,李庆忠(左1)在内蒙古进行野外高分辨率地震采集实验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

利用这种技术方法,李庆忠与同事们又在东营——辛镇油田(简称“东辛油田”)作试验,我国第一张三维归位构造图在东辛油田诞生,为这个亿吨级储量、复杂断块油田的详探及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后,这项先进技术迅速推广开来,各油田大幅增加了石油探明储量,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勘探区变成了繁忙的石油开采基地。从渤海湾的惊涛到塔里木盆地的沙海,李庆忠开创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精确石油定位理论,已深深融入中国石油工业的血脉。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勘探工作者向更深、更复杂的地层进军,为端稳端牢国家能源饭碗奉献着力量。

科学家说:李庆忠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一位老师。他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2018年9月,李庆忠在中国海洋大学“成长讲堂”上寄语大学生:“老一代的先驱者做的是救国梦,我们这一代做的是报国梦,你们这一代应该是强国梦。”

审核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编辑冯文波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庆忠.青岛新闻网.2017-3-29.

[2]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庆忠:踏遍千山万水我心锚定石油.科学新闻.2025-6-17

[3]走近中国科学家丨李庆忠:“我为祖国找石油”.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1-11-14.

[4]李庆忠院士“成长讲堂”寄语大学生.中国海洋大学报.2018-10-1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利用科技打赢盐碱地“逆袭战”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