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9 20:16:08
选择字号:
皮肤细胞有望培育受精卵,为不孕提供新希望

 

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人类皮肤细胞能用于产生可受精的卵子。这一概念验证研究证明了细胞重编程或是解决人类不孕症的一个可行手段,但在未来临床应用前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研究9月30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不孕症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其原因可能是形成合子(受精卵)所必需的两种生殖细胞(配子)——卵母细胞(卵子)或精子——的其中之一出现了功能障碍或缺失。某些情况下,传统的体外受精(IVF)技术是无效的。一个潜在的替代方法是体细胞核移植——该技术将其中一名患者自身体细胞(如皮肤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供卵细胞内,让该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

然而,虽然正常配子只有常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23条),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细胞却有两套人类染色体(46条),导致之后的合子多一套染色体。去除这套多余染色体的一个方法已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开发和检测,但尚未经过人类细胞验证。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pilov和同事去除了皮肤细胞体细胞核,并将其插入去核的供卵母细胞内。研究者随后诱导了他们称为“有丝减数分裂”的过程解决了多一套染色体的问题,该过程模拟自然细胞分裂并让一套染色体被废弃,留下一个有功能的配子。该过程能产生82个有功能的卵母细胞,这些细胞再在实验室用精子受精。到受精后第6天,一小部分受精卵(约9%)继续发育到了胚胎发育的囊胚阶段。不过,没有囊胚能培养到该节点之后,该时间点与体外受精(IVF)治疗中胚胎移植到子宫的时间相吻合。

研究者指出了研究的多个局限,如大部分胚胎在受精后无法继续发育,以及囊胚中存在染色体异常。不过,这一概念验证研究表明,该过程在人类细胞中或许可行,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人类体细胞核移植卵母细胞,在受精前可见纺锤体(内部亮斑)。图片来自:Mitalipov实验室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454-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科技打赢盐碱地“逆袭战”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 天问二号传回自拍照,身后是地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