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3 15:13:11
选择字号:
章家恩:以科技“金钥匙” 开启稻渔富民新篇

 

盛夏时节,粤北大地稻浪起伏,鱼跃蛙鸣,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在连山、连南、乐昌、乳源、始兴、南雄等地徐徐展开。在这片满含希望的田野上,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章家恩带领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团队,正以科技为笔,精心描绘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演绎着“授技以‘渔’,‘稻’路富民”的动人篇章。

记者了解到,章家恩在农业生态、土壤生态、入侵生态、生态规划、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大米,自2001年起,章家恩便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带领团队开启了“鸭稻共作”的创新实践研究。这一干,便是二十多个春秋。

章家恩(前排左三)下乡调研。受访者供图,下同

  ?

“五合一”模式:开启致富之门

章家恩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科技创新。为此,他与团队成员共同构建了“协同创新+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田间指导+建言献策”的“五合一”科技服务模式,为农户送上了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连山县小三江镇省洞村和太保镇欧家村,章家恩及其团队成员为企业、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举办了多场稻田养鸭、养鱼、养泥鳅等专题培训。培训会上,章家恩着重强调:“‘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既能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又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是实现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关键路径。”

为打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章家恩团队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在粤北构建了多样化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基地网络。今年以来,团队在清远和韶关等地区新建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以及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宛如镶嵌在粤北大地上的“科技明珠”,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介绍,章家恩团队已在粤北建立了1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的科技示范基地、2个永根科技站以及1个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小院。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团队全面开展需求调研、技术培训、田间示范、手把手指导等活动,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了全方位、贴心的科技服务。

此外,团队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转化作用,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稻田水产‘三点六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全程集成示范”中研制的稻鱼专用饲料用于支农惠农。今年以来,团队已累计向相关示范基地和农户捐赠稻鱼、稻虾、稻鳅和稻鳝等综合种养专用饲料超过2吨,以及功能制剂产品20余箱,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产业智囊:助力乡村腾飞

章家恩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更是政府部门的“智囊团”、企业和农民的“贴心人”。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扎根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考察、问题征询、座谈交流等活动,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为粤北地区的发展采集着宝贵的“智慧花蜜”,提供了具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咨询建议与行动方案。

章家恩(右四)在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调研。

  ?

在连山福堂镇,章家恩提出了“123”发展思路与建议:聚焦稻田综合种养与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这一核心发展目标,打造连山首个千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村;打好“资金+组织”和“技术+管理”两个关键组合拳;构建政府、科研机构、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协同发力机制。

针对连南稻渔种养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章家恩开出了三剂“良方”:一是深入挖掘连南稻田养鱼的历史文化价值,申报“中国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二是通过“良种+良法+良机”集成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构建“模式、标准、机制、市场”四轮驱动的产业化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

在乳源和南雄等地,章家恩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好、山好、林好、水好、田好、政策好、传统好、前景好”的八大区域优势,提出了切实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八大功能目标(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改土、降污、减排、增收)、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主体+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促进五业联动(产+供+销+文+旅)等建议。这些建议为当地稻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韶关市新韶镇和始兴县隘子镇等地,章家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编制镇村发展规划、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三化”(园区化、生态化和智慧化)等宝贵建议。在2025年始兴县沈所镇首届“稻蛙节”上,章家恩还强调,要进一步通过深度合作,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粤北地区“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践行“两山”:绘就生态画卷

从连山的稻浪鱼翔到连南的禾香鱼跃,再到乐昌的稻鳖游弋、南雄的稻虾欢腾、始兴的蛙声一片、乳源的稻田交响……章家恩团队用科技之笔在粤北大地上书写着“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他们不仅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提质增效,更促进了粤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章家恩团队在粤北建立系列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

“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开展需求调研、技术培训、田间示范、手把手指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贴心的科技支撑服务。”章家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团队将继续深耕粤北大地,不断探索和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章家恩都不遗余力地奋斗着。当被问及粤北之行的感受时,他感慨道:“‘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生态画卷,正是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最美和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团队将以科技为翼,助力粤北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腾飞,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如今,在章家恩团队的科技引领下,粤北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片土地上的生态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农民的生活也将更加富裕美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问二号传回自拍照,身后是地球 岩画表明人类曾在古阿拉伯沙漠中生活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太阳能热泵或助数据中心回收浪费能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