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27 22:58:47
选择字号:
大连科普日:提升科学素质,开创智慧未来

 

格斗机器人、3D打印、航天望远镜……在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9月,大连这座滨海之城披上了一层科技与梦想的华服,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盛会。9月15日至25日,大连市科协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带领市民驶向科学的浩瀚海洋。

9月21日,全国科普日大连市主场活动在大连仕茂科技艺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科技+梦想,沉浸式开启探索之旅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带领3位来自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共同讲述科技强国的梦想。“科技的魅力可以点燃梦想,梦想让我们展翅翱翔,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接过接力棒。”张东辉说。

张东辉院士与学生一起讲述科学梦想。受访者供图

随后,现场所有人员共同喊出“点亮科技之光,强国未来有我”,开启了这场科技探索之旅。

场馆内围绕民生科技、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生活、防灾避险、科学文化等公众关注热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在魔法化学区域,小朋友们围在志愿者身旁,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碘伏与维生素C产生的神奇变化。随后,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热敏画。随着温度的变化,画纸上的图案仿佛有了生命,引领小朋友们穿梭于化学奇境。

现场进行科学实验。受访者供图

在机器人展区,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介绍12自由度轮腿复合机器人。四肢哺乳动物的骨骼与运动形态具有非常优秀的地形适应能力,他们利用仿生原理,设计出轮腿复合机器人。在不增加任何装置、控制点的前提下,该机器人利用现有的构件运动即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模态运动的适应性切换与控制。

现场还设有多个体验式设备展区。当体验者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由于平面镜的反射原理,就变成了“隐身人”。观众还可以在场馆里了解到龙卷风的形成原理、看到闪电产生的绚丽电弧……

在VR体验区,主场活动1:1还原了神舟返回舱的科技造型,使观众设身处地感受航天飞船的构造。现场还有采用虚拟现实交互的大型投影显示系统——CAVE沉浸式影院,让观众体验宇宙的奥秘。

除此之外,活动还精心布置了烟雾逃生模拟体验区,通过身临其境的实战演练,向公众普及面对火灾时的正确应对策略与逃生技巧,极大增强了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同时,陈列有序的毒品样品引人注目。每种毒品旁均配备详尽的讲解视频,直观深刻地揭示了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深远影响。

科技+文化,“跨次元”巧妙结合

活动现场展出了由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学生制作的展品。他们巧思妙想,赋予日常琐物以新的生活价值和美学意义,融合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一系列既精密又充满童趣的十二生肖邮票展品。

据“牛”的创作者现场介绍,为了赋予这头“牛”生命,让其鼻息间仿佛能喷出温热的气息,他巧妙借鉴了加湿器原理,通过精心设计,使得“牛”的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正在讲述“牛”的制作过程。受访者供图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无限想象,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

此外,现场还展出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色,以吉祥图腾、十二生肖等民族符号为主题的面雕、皮雕、剪纸等非遗作品。通过现场讲述、实地操作,让公众在体验艺术的同时,了解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让非遗“活起来”。

在大连渤海医院的中医药展区,除了许多常见中医药材的展示外,还有传统文化服饰的体验穿戴活动。小朋友们纷纷变身“医倌”,与古人对话,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中医文化的韵味。

科技+开放,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

在活动现场,大连理工大学格物科普社团“如约而至”,带来了多个趣味实验。例如一个特殊的“盆”,又被称为鱼洗,当双手来回摩擦其铜耳时,形成铜盆的受迫振动并在水面传播,并与盆壁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叠加形成二维驻波,十分有趣。他们还现场演示了超导磁悬浮原理:只需满足超导体、低温、磁场,物体就可以“飞”起来。

社团成员正在演示实验。受访者供图

格物科普社团是一个由大学生自发成立的科普组织,秉承“探索趣味物理,弘扬科学精神”的理念,3年内走进了大连市众多中小学、科技馆等,现场展示各类科普实验,用趣味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科学带到人们身边。

在大连奥林匹克广场,15台天文望远镜设备在夜幕降临时全部就位。这是由大连市牧夫天文学会承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之一。志愿者带领数百位市民在广场上瞄准月球和土星,一边利用望远镜观测,一边面对面讲解,让天文科普真正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大连市各级科协共组织开展400余场科普活动,内容涵盖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科普、海洋科普、农技培训等,为广大市民呈现了“家门口”的科普盛宴。活动共吸引了社会各界近万名参与者,他们纷纷沉浸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亲身体验科技的无限魅力。

“我们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大连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