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玢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6/28 11:47:16
选择字号:
全球学术生态中的中国审稿人角色
——访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专家马泰奥·卡瓦列里

 

上图 2024年6月16日,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期间,中外学术期刊编辑与马泰奥·卡瓦列里(左二)亲切交谈。下图 AIP出版社部分期刊。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2024自然指数研究领导者”排行榜,中国科学院位列榜单首位。这是中国科学院第12次蝉联该排行榜全球第一。在榜单前十强中,中国科研机构占据七个席位。

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社战略与发展部负责人马泰奥·卡瓦列里(Matteo Cavelleri)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学者的研究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在持续提升。”

卡瓦列里建议,各大国际学术期刊应邀请更多中国学者担任审稿人。“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扩大他们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增加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也将提升审稿人群体的多样性,我对此充满期待。”他说。

审稿人意见至关重要

审稿人在学术期刊出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需要评估论文的质量、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判断论文是否达到发表标准,做出接受、拒绝或修订等决策,并提供明确和建设性的评论和建议,帮助作者进行修改。“如果期刊编辑希望做出明智的出版决策,必须邀请审稿人参与同行评议。”卡瓦列里说。

科睿唯安此前发布的《2018年全球同行评议现状报告》显示,美国学者在期刊出版同行评议中作用显著,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占全球总量的25.4%,审稿量占全球总量的32.9%。而中国学者发表了全球13.8%的学术论文,审稿量占全球总量的8.8%。

“中国学者在同行评议中的贡献与其发表文章的份额不成比例,与中国学术界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尚不相符。”卡瓦列里认为,有效和公平的同行评议需要来自所有学术同行的积极参与,以保证科学文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近年来,在各界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成为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以AIP出版社为例,2020年,其仅有9%的审稿邀请发送给了中国学者,202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17%。

期待中国同行深度参与

中国学者加入审稿人群体,将给全球学术生态带来积极影响。卡瓦列里认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学者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中国审稿人能为期刊出版提供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卡瓦列里表示,中国科技事业正经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许多中国审稿人在其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能识别出新兴趋势和热点话题,从而可以对前沿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反馈。“这些见解有助于更好地评议论文,还可以帮助期刊编辑规划未来出版内容,确保学术期刊的主导方向与最新的研究趋势保持一致。”他说。

另一方面,中国审稿人能为同行评议带来多样化视角。“中国学者具备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传统。他们的参与可以为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问题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也能确保对论文进行全面评估。”卡瓦列里补充道。

此外,中国审稿人有助于弥合论文作者与审稿人在语言和沟通方面的差异。

当前,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向国际期刊投稿。中国审稿人能够识别他们论文中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细微影响,并提高论文的语言清晰度和可读性,从而给出更加可靠、客观的评议反馈。卡瓦列里认为,中国审稿人能充当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将中国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全球知识体系。

卡瓦列里介绍,AIP出版社未来将寻找更高效的方法来快速识别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审稿的中国学者,以提高同行评议的效率和质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