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4 16:44:21
选择字号:
亮出“繁星计划”12条 青岛加速源头创新突破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举行科技创新大会,现场发布了《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繁星计划”》,并为崂山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揭牌,为崂山区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十强科技创新企业、首批“繁星企业”、首批“繁星人才”授牌。

据悉,崂山区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山东省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力最充沛、创新生态最优质的区域之一,崂山区有驻区高校3所,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20家、专精特新企业540家、“小巨人”企业22家、省瞪羚企业47家、独角兽企业9家,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97家。

会上,崂山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经政校企多方发力,已吸纳各类成员100余家。

“作为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以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方向,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与成员单位围绕驻区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宋欣说。

总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崂山区和中国海洋大学支持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样本。作为激光雷达装备研发、市场销售和环境气象立体遥感系统应用领域的佼佼者,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

“公司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实现了产品跨代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忠说,接下来,公司将面向政府公共服务+工业行业两个领域,积极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成果转化,通过激光技术赋能各行业更安全、更高效,助力崂山区、青岛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能给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在崂山区,镭测创芯并不是个例。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成果转化正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走向车间、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崂山区出台实施了包含16条重点任务、12条政策措施的“繁星计划”。围绕校地融合、赋能产业、优化生态、塑强优势等4个方面,崂山区提出16条重点任务,并围绕成果落地转化、人才创新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技术卡点攻关等方面,形成了“繁星计划”。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青岛市三方合作共建的“国字头”科研机构。该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陈骁介绍:“我们在崂山区建设了绿色低碳成果转化总部基地,目前,与崂山区企业签订了30余项技术合同,总金额近5000万元。”甘油葡糖苷生物制造、硫化物固态锂电池等自主实施类项目,以及研究所孵化的70%的科创公司,都落户崂山区。

2020年12月设立的青岛产研院,正是在市、区两级支持下搭建起来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平台。青岛产研院执行院长赵宇波说,成立以来,该平台已孵化企业6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转移转化技术63项。截至2023年底,青岛产研院全生态累计实现在青总营收13.3亿元,在崂山区税收达到5000万元。

“我们通过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等举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崂山样板,力争到2026年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库入库项目达到400个以上,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企业达到30家以上,示范性技术转移机构达到20家以上,技术经纪人达到300人以上,让各类科创要素在崂山区充分涌流。”崂山区科技局局长薄伟说。

新兴产业潜力迸发

产业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价值的根本途径。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崂山区,通过塑造新优势、增强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崂山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专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力争2024年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条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打造青岛市高端制造业新高地。

为此,崂山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强区建设三年行动,全面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并以四大专业园区为龙头,重点打造松岭路科技研发区、株洲路产业创新创业区、张村河转型升级片区,逐渐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三区联动”空间格局。同时,崂山区还大力发展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力争2024年现代服务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成为山东省市重要的金融中心、旅游中心。

崂山区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特色优势,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洋信息三大赛道,打造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聚焦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今年将引导10家企业技改升级,全年工业技改增长15%以上。

崂山区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探索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工作,统筹推动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构建创新矩阵,瞄准钙钛矿、固态电池、合成生物、海洋医药等领域推出更多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新知识、新技术的产出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崂山区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到2026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突破9.5%,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5%,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突破400家,驻区高校院所年度成果转化项目突破1000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

“我们将搭建成果转化培育库,试点建设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曲巍表示,他们将分领域设计应用场景清单,打造产研中试验证加速平台,加快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力争到2026年实现成果、企业、机构、人才“四个倍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