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爱平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5/30 22:48:45
选择字号:
我国科学家揭秘鸭脂肪肝“超能力”

 

5月3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学院教授黄银花团队成功绘制了鸭脂肪肝的动态病理学表型、染色质构象和基因表达的图谱,解析了鸭减轻机体脂肪肝损伤的保护性分子机制,有望为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该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普遍的慢性肝病。“鸭肝和鹅肝之所以美味,主要得益于脂肪在肝脏中过量沉积,这也是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不过,与人类等哺乳动物脂肪肝不同的是,鸭和鹅等水禽的脂肪肝不会带来严重健康问题。研究显示,水禽对脂肪沉积引发的脂肪肝具有特殊的保护和耐受机制,可有效抑制脂肪肝诱发的炎症和肝脏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论文通讯作者黄银花告诉记者。

当前,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主要以小鼠为模型。然而,小鼠的脂肪肝模型具有建模困难、周期长等缺点。“我们发现鸭脂肪肝与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血脂代谢和肝脏脂肪变性等病理表型高度相似。但鸭脂肪肝不出现明显炎症和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的独特模型。”黄银花说。

因此,黄银花团队在鸭身上构建了一个没有脂肪炎症和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研究发现,鸭独特的染色质空间结构不仅能精准调控核转录因子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效降低脂肪肝诱导炎症的发生,而且也能精准调控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脂肪肝细胞的高水平更新能力,加速脂肪肝的恢复。

鸭对脂肪肝的保护机制模式图。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供图

“我们的研究揭示鸭染色质重构可能有利于保持肝脏的再生能力并减少脂肪炎症,并从染色质空间构象调控基因表达的角度,阐明了鸭对脂肪肝诱发损伤的保护调控机制。这为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新方法的研发提供了新视角。”黄银花表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