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2/29 14:27:14
选择字号:
川农学者填补西蜀园林数字化保护研究空白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郭丽团队在《遗产科学》(Heritage Science)发表了研究论文,详细阐析了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三苏祠等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方法和技术路径。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持久保护一直是学界重要课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园林要素的现状分析,但一直存在两个方面的缺失。一方面是相较于其他遗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是多园林要素协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形态特征复杂多面,构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和主题,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局部园林要素,对于宏观视角下的山水格局、空间序列、文化历史特征、意境氛围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鲜有系统研究。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忽略了时间维度上纪念性园林的生成过程。三维数字化辅助技术则为解决上述缺失提供了新的方向。

西蜀园林是一支与中国园林体系一脉相承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的地域园林,又因辈出的文人、发达的经济、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地域风俗等,西蜀园林形成了乡情浓郁、唐风宋韵、山水画境的特色以及自然飘逸、雅朴恬淡、旷达疏朗、清丽幽雅的美学风格。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深受西蜀传统历史文化浸润,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其数量和种类都较为可观,基本涵盖了西蜀园林的主体组成部分,能够代表西蜀园林的典型风格。因此,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数字化保护方法和技术路径的探索,能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有效持久保护提供示范性的支撑。

  ?

研究路径

郭丽团队以“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典型代表三苏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测绘融合技术(TLS\TDS\UA),成功获取了园林的量化数据,并通过重构模型、提取要素、识别特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剖析其物质构成要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详细阐释景观特色的形成逻辑,提出了其数字保护的方案。这一探索实践,不仅填补了西蜀园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空白,为西蜀园林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域表达起到推进作用,也为中国园林数字化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

三苏祠中轴线空间序列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40494-024-01138-Z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