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就必须提高企业方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如何让先进技术对接产业发展?郑永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技术帮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并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部署,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打通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
虽然国家在政府层面推行科技供给侧改革,但是许多产业依然与先进技术脱节,这也是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与产业市场发生错位的基本原因。
郑永飞发现,国内企业生产线对现有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显著差距,更缺乏对新兴科技成果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以论文和专利形式产出的科研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质量上越来越高。同时,产业发展对科技成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新产出的科技成果依然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一边是以论文形式“沉淀”的高校科研所,一边是缺乏科技导向的产业需求。为了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郑永飞建议从企业需求侧方切入,强化技术帮扶。
他认为,“要引导企业对先进技术的‘追求’。”具体到实践层面,需要激发企业对技术的基本需求,比如政府可以建立先进技术发布、交流和落地机制;组织开展调研,广泛了解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的技术需求。
有了多元需求的对接,还要建立相应的科技帮扶体系。郑永飞说:“要帮助企业面向市场,引进人才,打通融资。”适应市场对技术升级的迭代要求,就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等建立人才对接帮扶基地,让人才在科研和产业领域的流动更为顺畅。资金上,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建立先进技术应用投资基金和产业化基金。
此外,还要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郑永飞认为,形成“项目来自企业、平台建在企业、成果对接企业、人才服务企业”的格局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分配。
对此,一是要在重点产业建立“需求-问题-技术链-任务链”模式的全链条先进技术推广体系,推行“产业出题、政府立题、平台破题”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二是推动企业之间融合先进技术,通过组建产业链技术联合、推广、更新联盟等创新机构,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聚焦产业技术难点,攻克行业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