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至28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2020“应对与展望: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学者高端对话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海内外的诸多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疫情期间不同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教育应对举措、变革方式及实施效果,研判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的新形态与新机遇,探索教育的创新路径,加快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指出,中国目前亟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小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展望未来中国国际教育,他强调在引进优质国际教育生产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度开放与改革,尤其要继续深化网络教育和合作办学方面的制度改革,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对外开放中,一方面继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上海市高校智库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表示,教育领域要积极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仅要有理念也应该积极履行,让教育成为人类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不断地合作与分享。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王立生指出,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教育国际合作会变得更开放、包容,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和出国留学的基本国策不会变,而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式可随机应变。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外语院校在此中也承担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他强调,应当以不变应万变,携手共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共同体。
据悉,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学学科成立于2011年,该学科聚焦区域国别教育比较和技术赋能的多语教育教学研究等多个方向。2019年,该校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成立了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依托上外多语种人才储备和区域国别研究实力,重点研究学习世界各国教育政策发展动态,了解各国教育的新机制、新技术与新趋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