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日,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会上发布的《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658.71亿元,较2018年的456.35亿元增长44.3%,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实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优秀的科幻作品不断涌现,中国科幻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在会上表示,要倡导开放互鉴、增进包容文明,建设有利于科幻繁荣发展的开放合作高地、创意创造高地、创投创业高地、人才集聚高地。
目前,中国科幻正在迎来“黄金时代”;未来,中国科幻将进入怎样的发展新阶段?围绕“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大会主题,多位科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汇聚一堂,探讨关于中国科幻发展的时代命题。
打造科幻产业发展高地
《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表明,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科幻游戏产业、科幻周边市场开发以及中国电影产业在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
“科幻作为一种产业形式,市场状况是多种因素决定的。考虑到疫情影响了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许多本该在今年实现的产值可能要推迟实现,期待相关产业从业者抓住时机,在明年获得更好成绩。”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科幻产业发展的精准支持力度,2020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当天,中国科协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建设科幻发展平台、推进科幻产业发展、合作加强科幻研究、拓展科幻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促进科幻事业和产业发展。
同时,北京市还推出了北京首个支持科幻产业发展的政策——石景山区科幻16条,设立科幻产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聚焦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三大关键要素。
正如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所说:“要进一步加快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首钢园区和石景山区的优势特色,广泛吸引和集聚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努力打造科幻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北京在科幻领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
增强科幻影视科学把关
今年7月23日,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科幻电影事业发展颁布的指导性文件,简称“科幻十条”。
本届中国科幻大会宣布成立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和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加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的科学把关,促进科学技术与影视创作深度融合。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近些年一直在中国积极推动科技与影视融合工作,他认为科学与影视的艺术创作融合可以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希望影视创作者能有机会走到科考一线、科研一线,去看到那些能激发创作灵感、增长科学认知、体会科学精神的场景。”汪筱林说。
2019年科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累计票房为195.1亿元,年度票房前10中有3部为科幻片。打造“硬核”科幻作品,无疑需要更加良好的科影融合氛围。
电影导演郭帆认为,影视界和科学界的融合,需要更多的交流机会,需要影视工作者提高科学素养,也需要科学家对影视创作多一份人文关怀。
“科影融合,科学是服务于故事的,用科学真实性帮影视创作者把故事讲的更可信,让他们得以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前沿的科学上展开想象和艺术创作,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这样的交流机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说。
持续孕育好奇心土壤
科幻源于想象,在科幻大会现场,如何激发和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在科学这件事上,青少年因好奇而引发的兴趣就像一颗“小树苗”,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呵护和珍视。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科普科幻教育不仅是一种颇具创造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它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未来成为对通俗教育的补充教育,帮助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周忠和说。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李凌己指出,科幻行业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正能量的影响,“一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激发,虽然说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但它是需要激发和引导;二是对想象力的引导,如果读过《三体》,你会发现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和延伸;三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比如国内外的很多科学家,他的职业引导都或多或少跟科幻有关。”
对于孕育好奇心土壤,怀进鹏也指出,科幻源于梦想,对于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科幻在于人才,在培养科学与文明交融、培育创造创意人才和促进创新创造创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