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与超级计算机对抗、解剖观察微生物、学习辨认“天外来客”陨石标本……这些平日难见的娱乐项目哪里有?答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中科院研究所串联成超大型科学“游乐场”,对广大公众开放。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展示了“万磁王的对抗者”等科学小魔术、让参观者体验“黑科技”液态金属的魔力;微生物研究所邀请来客游览大型真菌亡国、观察和解剖微生物;计算技术研究所组织观众自主编程并完成对抗游戏;高能物理研究所开放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现场设置互动实验观测宇宙射线;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放离子探针、纳米离子探针、稀有气体同位素等实验室……
全院范围内,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2000多名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现场互动,超过50万人次的社会公众参加了各种科普活动。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表示,中科院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可依赖、可依靠的战略科技力量,有责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全社会传播,传播方式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公益性科学普及活动。中科院自2005年起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14年来,近500万社会公众走进了科学大院,近距离接触科学研究,目睹科研人风采。
他说,中科院对多年的科普工作进行总结梳理,确定了“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两大科普工作计划,前者将科研成果、科研能力转化为科普资源,后者将开发出来的科普资源、科普产品服务于国民的科学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我们会拿出做科研的热情,来做科普工作。”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举办了一系列专题科普活动。“校际百科知识竞赛”吸引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内的京区18所高校积极参与;“SELF格致论道”邀请著名院士专家及艺术文化领域的杰出人士开展“思想的合奏”为主题的科学演讲;5月20日晚上的“科学之夜”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示科学的魅力。
此外,中科院还开展了“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通过新浪微博、知乎问答、网络直播,让更多社会公众有机会参与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公众充分过一把“科学瘾”,今年中科院的公众科学日不会在一个周末内就结束,在5月20日至6月30日的一个多月内,中科院北京分院首届“科学传播月”还将继续接力。
中科院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京区事业单位党委书记马扬说,为进一步做好科普公众、满足公众更多的科普需求,北京分院联合京区研究所,将在“科学传播月”的每个周末,组织策划多个专场科普活动。
北京分院的品牌科普活动,既有面向青年学生的科普创新大赛,也有对接扶贫工作需求开展的科普志愿行活动,还包括科普实验室、科普秀以及线上科普活动“爱科学”等板块。
届时,北京的各研究院所和大学还将围绕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组织院士和科研人员,通过讲座、报告、公开课、现场演讲等形式,与公众面对面交流,为公众打造一场科学盛宴。
谈及公众科学日与科学传播月的关系,周德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因为有了科学传播月,公众科学日的基础打的更牢固了,二者就像是两个漂亮的金属环,套在一起,相互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