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最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有一重大举措,即正式启动“部省合建”工作,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按“一省一校”原则,教育部与13个省、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建14所高校。
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已经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部省合建”工作开始启动,重点支持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高校建设。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月16日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教育部把这些学校列入部属高校序列,相当于一种准部属高校身份,省、自治区和兵团对高校现有的支持力度不减,隶属管理不变。我们双方共同合力建设这14所高校。在不远的将来,使它能够快速成长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向‘国家队’水平迈进,这就叫作部省合建。这种学校可以把它叫作‘部建高校’,这是一块金字招牌。”
部省合建是以教育部为主,地方参与建设,中央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形成中央、教育部、省的三方合力,迅速将中西部14所大学发展壮大。这是针对中西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的一个重大支持,是中国高教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和重要进步。
目前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布为:北京24所;上海8所;江苏、湖北各7所;陕西5所;四川4所;山东3所;广东、天津、重庆、湖南、辽宁、吉林各2所;浙江、黑龙江、安徽、甘肃、福建各1所;其余的河南、河北、江西、山西、青海、贵州、海南、云南、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13省区均为0所。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全国各省(市、区)分布不均衡有其历史、经济、地理、体制等原因,而长期以来高考录取采用分省定额的方式,导致许多部属高校在属地与外地的招生比例相当悬殊,不但引起一些省区民众的不满,也诱发“高考移民”等不良现象。尽管在教育部的引导和规范下,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来已经逐渐减少了属地招生的比例,但因为各省(市、区)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布很不均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省(市、区)招生的总数与当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各省(市、区)之间仍很悬殊。
为了改变部属高校招生不均衡和高等教育区域不平衡的状况,早在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即宣布启动。2004年,教育部决定与这些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共建一所地方所属大学,这是省部共建政策的由来。2012年,最早列入省部共建的14所大学进入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即中西部“一省一校”)。
多年来,笔者也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和提交咨询报告,一直建议在13个省区设立教育部直属高校,提出应尽快改变现今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布极不均衡的格局,合理布局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议在目前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或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一重大举措至少有三大利好:一是在微观上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高校招生考试公平,大大缓解区域间的高考竞争压力,减轻部属高校招生属地化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满足部分省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现实诉求;二是在中观上可以较快地相对平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两极分化的现象,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与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顺应民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是在宏观上对促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中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西部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现,包括对增强13个省区广大民众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次官方正式公布的名称为以部为主,部省合建。这比省部共建大大前进了一步。合建强调双方是合作者的身份,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正式公布的消息中特意强调了以部为主,说明在合建的过程中,教育部是主导者,这14所高校已经具有了准部属高校的身份。
笔者认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布至中国所有省区,是将来迟早要实现的事情。陈宝生部长提到“部建高校”一词,说明这些高校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地方高校或省属大学,离最终将这14所大学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距离已经大大拉近了。
《中国科学报》 (2018-03-27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