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雪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3/16 10:46:25
选择字号:
青藏科考将登顶珠峰并首次取回雪冰样品

 

“开完会,就要开始跨越珠峰专题科考工作了。”行色匆匆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委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去年,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正式启动。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一次科学大发现,那么时隔近半个世纪,第二次青藏科考则延伸至泛第三极地区,预计为期10年。这片区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关乎30多亿人的生存发展。

“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启动式上发来贺电。姚檀栋说,这是国家对青藏高原上的所有中国科学家提出领跑世界和服务于全人类的要求。

5月是上珠峰的窗口期。“只有几天适合登顶,要赶在季风来之前。”姚檀栋透露,这次上去主要为了研究环境变化。人在珠峰顶上最多只能待一个小时,否则生理上受不了,气候条件变化危险性也大。所以,科考队员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一次成功。“和过去相比,现在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做保障。”姚檀栋说。

“要用便携式高分辨率探地雷达,还有所里自主研发的一套仪器,从雪层钻探下去,一直打到岩面。”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珠峰科考执行队长徐柏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用两种测量方法得到数据可以互相校对,他们自制的仪器还要采集雪冰样品。

徐柏青介绍,这次登顶的路线安排是,由5人协作团队从北坡上,还有2人从南坡登顶接应;工作完成后,主力科考队员和接应队员从南坡下,剩下4个协作队员从北坡返回。4月初,登山科考队员就要出发为登顶做准备了。

今时不同往日,科技进步支撑装备升级,青藏科考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两条腿四个轮子”。无人机带着传感器,测冰川地形、雪冰层厚度变化;无人船巡游冰湖,测湖深、湖底地形……这些听起来酷酷的新手段,在徐柏青看来已经很平常了,气球和飞艇才够劲儿。

徐柏青说的气球,是一种能够载荷测量设备和仪器的高级气球。这次,在北坡珠峰大本营,科考队就要放飞一个系留气球和两个零压气球,为了揭示环境污染物跨境传输与西风—季风相互作用过程机理,以及跨喜马拉雅大气水汽输送与环境变化等现代过程。

系留气球,顾名思义,就是用绳子系住气球留在某一个点。气球从释放点可以垂直上升2000米,“通过控制高度,就测得某个点的垂直剖面数据,比如水汽同位素和黑炭含量。”徐柏青兴奋地说,过去是完全没有办法测垂直数据的。

“零压气球可以飞至海拔15000米的高度,测珠峰上空的数据。”徐柏青介绍,气球没有动力,随风飘。测量完成后,他们根据GPS、气象条件等综合判断回收地点,然后给气球放气,打开降落伞。

至于飞艇,“也没有动力,但它的流线型设计,比气球更具抗风能力。”徐柏青说,现在技术已经有了,就等着做出来。

随着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的加盟,第二次青藏科考“总队长”姚檀栋对未来工作充满期待。他希望将来可以形成系统的“极目”观测,实现对第三极生态、环境、资源、灾害等过程的大范围、多尺度、系统化、常态化监测,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数据。

(科技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