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档案:姜卫剑,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急性、慢性和疑难脑血管病介入诊疗40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脑血管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攻克了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手术风险高的国际级难题,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创建了多学科融合的疑难病介入与外科联合手术新模式和脑卒中“一站式”救治新体系,高效救治全国各地患者万余例。获原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
年过半百,放弃国内最好的平台,舍弃首席的身份,摘掉耀眼的光环,携梦从军从零开始,是追逐梦想,还是一时意气?
入伍后,举步维艰,他却坚持己见,毫不退缩,他就是国际脑血管病介入专家、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与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剑教授。
脑海里有张医疗图
姜卫剑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医药世家,自幼喜欢医学,1985年起开始主攻介入治疗,完成介入手术近两万例,被誉为国内“颅内支架第一人”。
治疗脑卒中病,世界公认的黄金时间是4.5 小时,这个时间窗是患者的“生死时速”。姜卫剑10 年临床经验,为这个“生死时速”精确定位为颅内溶栓术3 小时、支架介入8 小时之内。
姜卫剑在北京打拼25 年,他脑海里有一张特殊的地区医疗图。火箭军总医院坐落在北京城北,脑卒中介入治疗却落后于拥有天坛医院、宣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南城区。北城区这块经济宝地和人口密集区,甚至没有一家可与南城比肩的拥有脑卒中介入科室的医院。
“如果在毗邻八达岭高速和地铁的火箭军总医院拥有一个急性脑卒中治疗中心呢?”姜卫剑的这一心愿正好与火箭军总医院党委的想法完全契合。
于是,带着部队官兵的期盼,火箭军总医院时任院长、政委在第八次相聚约谈时给姜卫剑亮出“橄榄枝”:行政职务副院长,组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并附加一项“软实力”,开设这个中心,赋予你自主权和决策权!”
听到这些,姜卫剑热血沸腾。他慷慨承诺:“为了我的军人梦,我答应你们!给我一个机遇,我会还你们一个惊喜!”
开拓脑卒中救治全新战场
新平台,新起点,必然面对许多新挑战。初来乍到,姜卫剑的专家门诊一天只有一两位患者。面对此情此景,姜卫剑对同事们说:“万事开头难,科学莫不如此。正是因为‘头三脚’难踢,所以要天天保持冲锋的状态。”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姜卫剑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开展新技术,研究新课题,引进新设备,他所领导的科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门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2011 年12 月,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学术文章《颅内支架研究应用分析》。从支架的配型到临床介入再到并发症控制,都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措施。
这年年底,各军军种申报全军重点治疗研究学科中心规划,火箭军总医院申报全军卒中防治研究中心,军内数十个评审委员一致认为:“就凭《新英格兰》上的这篇学术文章,全军脑卒中救治研究中心的牌子必须挂在火箭军总医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2 年6 月26 日,由姜卫剑领衔的“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与研究中心”在火箭军总医院挂牌成立。出席挂牌仪式的上级首长在致辞中说:“有了这么好的平台,相信姜教授一定会好戏连台,为服务百姓和官兵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颠覆性治疗”急性脑卒中
为了让全军脑卒中救治研究中心这块牌子熠熠生辉,在院党委的全力支持下,由姜卫剑牵头,克服重重困难,彻底打破了传统科室医疗模式的束缚,整合血管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康复科和手术部等多个学科,构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站式”脑卒中防治新体系,形成高级卒中中心。
此外,在姜卫剑的战略规划和建议下,上级领导决定在火箭军总医院建设我国第一个脑血管病一体化复合手术部。可是在国内,复合手术部建设没有资料和经验可供借鉴参考。
从手术室空间布局、先进设施设备、空气监测到进出通道,姜卫剑一遍遍搜集资料,一次次实地勘测,一张张绘制图纸,数十次修改论证方案,专业设计人员无不折服:“姜教授的全新设计理念,堪称我们的教科书!”
2013 年8 月26 日,历时一年多的建设,我国第一个脑血管病一体化复合手术部在火箭军总医院落成。脑血管病一体化复合手术部投入使用不到一个月,第五届脑血管病多学科共享中美双边会议在火箭军总医院隆重举行。作为大会中方主席,姜卫剑带领众多中外与会专家走进手术部参观,大家感慨道:“在美国也没这么先进的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室,没想到能在中国见到。你们的导弹武器非常厉害,医疗技术也是如此神奇!”
至今,姜卫剑带领团队完成百余例脑血管病高难度复合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在2%以内,死亡率为零,手术效果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复合手术打通急性脑血管阻塞,迎来颠覆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春天”。
名医带名科,名科带名院。火箭军总医院被列为军队首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新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入选首批中国15家高级脑卒中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