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多发病,对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构成安全隐患,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8月25日,为期3天的“2017国际奶牛乳房炎大会暨美国乳房炎协会中国区域会”(IBMC)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是首个中外合作、聚焦“奶牛乳房健康”的专题会议,以奶牛乳房炎为切入点,全方位关注奶牛饲养、奶牛疾病防治等问题,国内外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话奶牛健康、疾病防控、奶业发展。
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牛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理想食品,它的营养成分全面、要素比例适宜,被誉为“最完善的食品”。“牛奶产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依靠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和市场引领,大力推动奶业振兴发展,奶业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
然而,牛奶产业发展有一个巨大的绊脚石,那就是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部分地区乳房炎的发病率高达61.4%。”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疾病岗位专家李秀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奶牛乳房炎以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为主要病征。病因多因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常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等。
专家指出,乳房炎不仅影响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乳的品质,进而危及人的健康。随着中国奶牛业的高速发展,高产、稳产是奶牛养殖业的根本目标,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成为奶牛养殖业的重中之重。
“因此,关注奶牛健康、专注乳房保健、保障乳品安全,非常及时和必要。”北京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陶志强表示。
合理和安全用药相当重要
兽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对奶牛乳房炎疾病的控制非常关键。我国目前大多数养殖场不具备开展药敏试验的实验条件或技术人员,主要依靠牛场兽医的诊治经验和对临床症状的判断,难以准确掌握病因,无法取得满意疗效,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滥用的后果非常严重,合理和安全用药相当重要。”李秀波说。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奶牛养殖从业者深入研究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发新型高效奶牛专用药物,普及推广奶牛养殖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耿玉亭表示,我国奶牛用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目前诊断、预防、消毒、治疗、防治类品种齐全、剂型多样,特别是产品质量、疗效都有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奶牛乳房炎防治是中国农科院奶牛绿色提质增效项目中重要的目标任务,汇聚了来自该院6个研究所的优势科研力量,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技术集成与成果推广工作。
其中,饲料所国家饲料药物基准实验室开发了针对奶牛乳房炎专用的新兽药产品,这些新兽药,具有高效、安全、低残留、低成本的优势,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成本降低60%~70%,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功解析了“超级细菌”的耐药之谜,从源头延缓了现有抗菌药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疾病防治水平。
日前,针对夏季京郊多个奶牛场奶牛乳房炎频发的现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在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研究员的带领下,通过“奶牛保姆行动”这种服务方式,召集多位专家第一时间增援奶牛场。通过团队各领域专家“保姆式”的服务,牛场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牛场进一步的经济损失,促进了牛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养殖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对实现科学健康奶牛养殖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