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心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14 12:40:27
选择字号:
海洋科普正起航

 

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

■王心怡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推出“未来海上科学城”活动,海陆互动科普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今年3月28日,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了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名单,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考船”成为首批入围基地之一。

青岛作为一座三面环海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多艘科学考察船在这里靠泊。科学考察船承载着科学家们梦想,探索人类未知的深海,为国家海洋科学考察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在海上开展科普

在“未来海上科学城”活动中,学生们设计出有趣的海上科学实验方案,由科学家们带着实验方案登上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进行实验,中国科技馆连线实验现场进行同步直播;科研人员通过科普讲座,带领学生们展开想象,完成“海上科学城”的全景设计,并运用VR、AR等技术将设计成果完整展现。“海上科研人员与中国科技馆的学生连线交流、共同开展科学探究,实现了真正的海陆互动科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综合处处长刘洋说。

“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研究所订造,靠泊在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岸基实验基地,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科学考察船移动平台,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及全天候观测能力,考察能力位居国际上综合考察船前五位。

自2012年9月正式交付以来,“科学号”圆满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航次任务,获取了一大批深海高清视频及图片以及珍贵的数据和样品,成功进行了深海极端环境探测、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现场探测与观测,深海现场试验与海底现场培养,使我国深海探测与实验能力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刘洋介绍,在“科学号”上进行实地参观有一定难度,2016年全年,“科学号”在海上作业301天,除去在各个港口靠泊修整维护,真正回到青岛基地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将提前掌握‘科学号’行程,预计从明年开始,每年以预约形式对外开放一至两次。”

全面开放指日可待

刘洋告诉记者,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科技旅游基地项目申报之初,设想打造以海洋科学实践与海洋科学考察为特色的综合性实验基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考船基地设有“三地两馆”5大功能区,包括海洋科学实践基地、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岸基实验基地、海洋科学科教融合基地,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展览馆。

坐落在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市南区南海路园区的海洋科学综合实践基地是海洋科学科普旅游基地的核心。实践基地目前建有五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胶州湾野外研究站、中科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青岛分中心、海洋科学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和技术体系。

同样位于南海路园区的海洋生物标本馆是一座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以面向科研为主,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是我国目前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目前馆藏标本80万号,其中模式标本1100余种。

“三地两馆”中,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南海路园区为核心,与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新区海洋科学考察基地、古镇口“科学一号”展馆形成一体两翼格局。其间由胶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及地铁线路相连接,沿途海滨风景优美、景点众多,交通便利。“三个园区的分布将周边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实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只需1小时。”刘洋介绍。

目前,海洋科学综合实践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海洋科学考察及岸基实验基地的码头及岸基配套可供游客参观。“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展览馆与海洋科学科教融合基地正在进行改造与建设,将在不久后向公众开放。

科研与科普的平衡

设想未来科普工作的开展,刘洋说:“中国科技馆‘未来海上科学城’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科学号’现场视频连线更是创下中国科技馆直播活动点击量的新高。”刘洋认为,视频连线活动容易令公众接受,对海洋研究所和科考船的科研压力也不大,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科普形式。“不光是‘科学号’,今后也可以与实验室、海洋生物标本馆等直播连线,通过这种形式,让全国青少年了解海洋科学工作。”

同时,刘洋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科研是我们的长项,虽有做科普的强烈愿望,有国家政策支持,但对科研院所而言很难真正落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各个基地皆以科研为主体,建所67年间涌现出大量海洋科技顶尖人才,也拥有科考船、海洋生物标本馆等一系列优良的科技资源,“但做成常态化科普旅游模式,必定影响科研。”

为此,刘洋希望从两个方面平衡科研与科普的关系。“在政策上,从国家与中科院层面鼓励并出台相关政策,例如鼓励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专职开展科普工作;在资金上,对研究院所进行支持,开发科普场馆和科普产品,并引导社会资本如教育机构、旅游机构等参与,把高端资源科普化落到实处。”

《中国科学报》 (2017-08-14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