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家存储爱心的“时间银行” |
——记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志愿服务新模式 |
■本报实习生 赵鹏飞 通讯员 蔡常山
“时间银行”又称“爱心银行”“公益银行”“时间储蓄”。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率先提出,作为一种社会互助模式,其宗旨是“用时间交换服务”,即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将自己参与互助活动的时间以“时币”形式记载在“时间银行”的“账户”里,待“储户”需要时,可以凭借储蓄在“时间银行”的“时币”,获得他人相等时长的帮助。
从2015年11月开始,这种“爱心时间银行”的社会互助模式在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落地生根,成为学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擎。通过系统筹划和精心培育,学院建立起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新模式。
从摸索到正轨,校内外皆成“爱心课堂”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还受到一些质疑,因为大家都觉得你做志愿服务应该是不计回报的。”谈及建立“爱心时间银行”的摸索过程,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健民如是说。
事实上,文法学院的“爱心时间银行”注重的是让更多奉献出的爱心得到承认,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长纳入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存储系统,并把爱心时间以爱心时币的形式存储在“时间银行”里,在需要的时候支取或套现,从而实现一般银行的存取功能。毕业生、老师捐赠的一些书籍和小的生活用品,都可以用时币去换。
据杨健民介绍,2016年5月,文法学院正式发放“爱心时间银行”存折,标志着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步入了正轨。这样一种新的志愿服务模式,把校内外都变成了学生的“爱心课堂”。
让文法学院团委书记曹婷婷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帮助农民卖苹果的志愿服务活动。
当时,秦皇岛市抚宁区部分农民的苹果滞销。这一现象成为了“爱心时间银行”平台下志愿者们和校外爱心企业联盟成员的心头大事。“爱心企业联盟和我们‘爱心时间银行’出人,帮助农民把苹果运到市里,然后在几个人群集中的点进行售卖。一天大概售卖了几万公斤,对果农有非常实际的帮助。”曹婷婷说,“果农们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果农生活的不易让和果农交流过的学生很有感触。这是我们想达到的主要目的,也是我们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
在校内,“爱心时间银行”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为“时间银行”专门建立了水滴公益行动队,并在学院微信平台开设专栏进行宣传,定期介绍和发布好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受益其中。
截至目前,“爱心时间银行”共有注册志愿者967名,累计存储时长18658小时。
从单向到流动,助力志愿模式“大成长”
2014年,宁夏高校发起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对志愿服务活动十分了解的人数只占总样本的4%;约42%的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只是“一般了解”,而约6%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停留在低层次。
志愿服务应该是不计报酬的奉献,这是社会的普遍认识。同时,许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也流于表面,许多志愿行为也成为单向、一时的做法,难以形成志愿互助的流动。
“爱心时间银行”就让这种互助“动了起来”。
谈及“爱心时间银行”的流动,杨健民认为:“首先应该统一思想,同学们去奉献,本身是不计报酬的,不是为了得到爱心时币才去奉献。同时,我们不鼓励学生一直存着不取,要循环起来,就是有存有取,或是兑换别人的服务,或是兑换生活用品、书籍,说白了就是能让这个事循环起来,所以我们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建立一个银行体系。”
为了挖掘到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项目,文法学院定期面向学生进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征集。这个征集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学生有时间、精力去做而且能发挥学生作用的好项目,他们一直在寻找。
文法学院的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的就是学院的法学专业,由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们对秦皇岛人进行免费的帮助和咨询。前段时间,他们帮助一位村民打赢官司,没有收一分钱,这个过程既帮助人们解决了实际的问题,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业务和精神上的提升。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个较大的矛盾是学生上课时间和志愿时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在这个问题上,文法学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学生虽然说时间比较充裕,但因为有学业任务,参与爱心志愿服务的时间还是有限,我们尽量让一些大型活动安排在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像苹果义卖这个事,开始定的并不是周末时间,经过团委跟爱心企业联盟沟通,改在了周末,才得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曹婷婷说道。
从分散到整合,让志愿之风入脑入心
燕山大学有很多爱心组织,比较有名气的如“雷锋突击队”“寸草心”等,但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不过,“爱心时间银行”却与它们建立了联系。
“我们的设想是将目前这些分散的爱心服务整合到‘爱心时间银行’这个平台上,大家形成合力,并根据学生的状况,结合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杨健民说,“我们的想法是这些项目应该和社会相衔接,切实为社会提供一些帮助,而不能单纯教育学生,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燕山大学分东西校区,许多老师在两校区之间有时要走很远的距离。针对这个现象,文法学院发起了内部顺风车队,当天开车的老师成为了“顺风车司机”接送没开车的老师。这种做法节约了资源,也慢慢在深化志愿服务观念,把“爱心时间银行”的体系拓展到全院的师生。文法学院下一步的计划是联合其他学院的学生组织,目标是在整个学校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志愿服务氛围。
在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上,“爱心时间银行”有着独特的高度和优势,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016年,《以“爱心时间银行”平台为载体引领“积极·和谐·互助”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新风尚》获得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积极·和谐·互助”校园志愿服务平台——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项目成功申报校级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立项项目。这些成果的取得,给了文法学院借此长期育人的信心,也让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拓展。
《中国科学报》 (2017-02-28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