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了北方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刘启刚在2001年3月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
12月19日下午,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的态度,将对刘启刚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进行调查核实。
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在看到媒体报道后,就向学校领导作了情况汇报,也一直在关注网络上对此事的评论。
“今天(19日)下午,学校党委还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对刘启刚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的处理程序。”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学校初步的处理意见是立即展开调查程序,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委托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调查,待学术委员会将调查结果向学校通报后再进行相关后续处理。
此外,上述相关负责人还感谢了媒体对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关注,表示会将处理结果在学校官网进行通报,以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
12月18日,澎湃新闻报道北方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教授、院长刘启刚2001年3月发表的名为《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的论文和时任新华社记者徐占琨35年前发表在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编的学术期刊《新闻大学》上的论文一篇同名论文《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大面积相似。
徐占琨论文于1982年4月发表在《新闻大学》上;刘启刚论文则是发表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上,收稿日期为2001年3月29日,刘启刚论文的发表时间比徐占琨论文晚了19年。
澎湃新闻对比发现,刘启刚论文除了比徐占琨论文缺少一大段内容外,其他部分与徐占琨论文从题目到每一个段落内容,都近乎完全一致,几乎照搬了徐占琨论文。
12月11日上午,澎湃新闻联系到涉嫌论文抄袭者刘启刚本人。他在电话中表示,他的这篇《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新闻文体变革的一条路子》论文当时是由自己的一位朋友代笔,以自己名字发表的,“我当时因为在北京看病,并没有在意论文是否是抄袭的,现在时间过去这么久,也不好追究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