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味洋溢,渗透生活 |
中国科协“科普进延安”活动见闻 |
|
尚勇视察社区e站
学生拼装乐高块
学生制作3D绘画
9月23日上午,陕西省延安市一个乍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区,却呈现出空前的热闹景象——全国“科普文化进万家”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仪式。
6月初举行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自今年起中国科协和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则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举措。
讲话中,尚勇指出,今年中国科协年会的科普活动集中在延安地区开展,是助力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惠民行动。他强调,各级科协组织要秉承延安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科普文化服务群众、科普中国“四进”等工作,不断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努力增加科普有效供给,为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社会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尚勇等领导为延安地区的27个科普中国e站授牌。科普中国e站是在基层传统科普阵地基础上,打造的科普信息服务落地应用的新阵地。延安首批建成的27个科普中国e站中,有校园e站12个、乡村e站10个、社区e站5个。
此次启动仪式召开的七里铺社区,正是社区e站中的一个。随着尚勇等领导参观、视察的行程,这个平凡小区的“科味”内核也向人们徐徐敞开。
社区大楼里设置了科普文化活动室、社区科普大学等,内有落地式触摸屏、公共文化信息共享终端等设备。目前,这些设备已经接入了科普中国网和国家数字文化网的资源。社区居民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申请,获取精准推送的科普资源。尚勇视察时看到的“爱眼护眼专题”,就是根据当天科普大学的讲座内容配套开设的,从提出申请到专题开通不到3天时间。
二楼活动室里,不仅有汗牛充栋的书柜,也有电脑和公共文化一体机。工作人员说:“前段时间,有居民来社区问我们,食用盐加碘号还是不加碘好,我们没办法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答。现在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直接登录科普中国网获取解答。”
在社区e站的服务系统里,科普中国的全部项目均已落地。显示屏上的“科普前沿大师谈”“科普原理一点通”“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等诸多微信二维码,供居民自由扫码、自行关注。所有这些服务,都实现了从网络到手机APP的全面联动。
在视察过程中,尚勇等领导向当地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设备、投资、服务效果等情况。
他们的下一站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在这里,校园e站的活动已经多姿多彩、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个个宽敞明亮的房间门前,悬挂的标牌不再是“几年几班”,而是“3D打印魔法室”“乐高工程坊”“机器人实验室”“魔力电子坊”等。每一间活动室里,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拼乐高块、创作3D绘画、安装电路、制作模型……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都是凭兴趣来的,谁喜欢做什么,就进哪间活动室。”一名陪同老师介绍道。
同期,该校还举办了校园科技节。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各自的小小展台前,向成年人展示着自己的研究创作成果:滑轮升旗机、蔬果电池、人工“死海” ……一名小学女生向记者详细讲解了如何用一只粉色塑料小桶甩干一块浸水的海绵。“它利用了离心力的原理,和家里的洗衣机一样。”她说。
当天中午13点14分,尚勇等人登上D5085列车。即便是这趟动车,也与平日不同,这是科普V视首次走进列车。在行进过程中,车上会插播来自科普中国的趣味科普短视频,内容涉及健康生活、前沿科技、防灾应急等诸多方面。其中的“微信谣言过滤器”栏目非常贴近生活,运用明快生动的动画,对“生姜防肝癌”“wifi辐射有损健康”等微信上广为流传的言论进行了阐释和澄清。
与往届年会科普活动相比,第十八届年会科普活动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线上线下多种手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全国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活动启动仪式、科普文化惠农家活动、科普文化进社区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延安科技馆科普活动、科普大篷车活动、科普v视进延安活动等7个板块近100项重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