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 通讯员黄艾娇)近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大气、海洋、行星、地质、化学、生物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千余名华人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难点。
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为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大会由中国大洋发现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表示,国际地球科学的主旋律已经发生转变,“探索机理”成了主线,汇总全球资料、跨越时间尺度的新型成果纷纷呈现,即便是地方性的研究,也带有“局部着手,全球着眼”的特色。
他指出,我国的地球科学研究亟待转型、创新,需要向学科的核心问题进军。地球科学的基础研究应当两条腿走路,要超越“描述发现”层面,进入“系统科学、机理探索”的层面,以最终揭示地球系统演化、运行机理的真谛。
大会设置了“生物演变与环境”“海洋与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部过程与行星循环”“深海资源与技术”“地球系统动力学”及“科学、教育与文化”七大主题,下设有25个专题。这些专题的设置采用“科学家自由申请、大会学术委员会综合确定”的原则,每个专题由2至5位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召集,报告内容涉及季风降水、载人深潜、人类演化、生态系统与气候协同演化、海洋储碳机制、寻找宜居行星等诸多地球科学热点议题。
大会还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首次新增“科学、教育与文化”主题,来自一线的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共话海洋科学的普及与传播,还有沪上多所中学的教师们共同探讨当前中学地球科学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科学报》 (2016-07-07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