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相里斌,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力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28位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顾逸东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发展规划局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伊始,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介绍了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定位和参加此次咨询评议的四个项目的基本情况。随后,爱因斯坦探针(EP)、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和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四个科学卫星计划的负责人,向专家委员报告了各项目的科学目标和科学意义、有效载荷配置和工程总体方案、关键技术解决情况及工程可行性等。与会专家委员就上述内容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咨询评议意见。
最后,相里斌副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以来,中国科学院高举空间科学大旗,组织实施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方面成功研制发射了暗物质卫星和实践十号卫星,当前量子卫星和HXMT卫星也进入了发射倒计时;另一方面创建了确保重大科学产出的“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科学卫星工程管理体制,并通过合理的竞争程序和公开透明的方式,优选了科学卫星的卫星平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引领性和协同性,实践中形成了体制简明、机制高效的空间技术管理与科学探索研究的创新模式,引领了我国空间科学跨越发展。希望在“十三五”我们即将启动空间科学卫星研制计划,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为中国的航天梦,做出重要的贡献。
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发文成立,旨在对我国空间科学规划、拟组织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项目以及空间科学计划的研究成果进行咨询评议。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分别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召开过三次全体会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