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科峰
日前,湖南湘江新区官网公布《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烂尾多年的“世界第一高楼”远大天空之城推上了“断头台”。该规划指出,包括大泽湖等20个“永久性水面”,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外,禁止一切建设活动,坚持生态保护和保育。而大泽湖正是远大天空之城所在地。
2013年8月,远大集团宣布在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地区建设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但因该区域位于大泽湖湿地,易对候鸟栖息地造成破坏,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不少环保组织要求“远大,请远离大泽湖”。3年后,远大的第一高楼梦终于坍塌。笔者相信,这会让不少热心湿地保护的志愿者感到欣慰。
远大天空之城的“破产”,意味着在湿地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当地政府选择了前者。这并不容易。尽管湿地对生态保护意义重大,能起到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等作用,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开发“无主”湿地不但不需要承担巨大的拆迁成本,还能获得不匪的财政收入。因此,它们在很多时候会选择性地忽视湿地的生态意义。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湿地遭遇大规模商业开发的现象屡禁不绝。比如此前河北省白洋淀湿地核心保护区内的烧车淀,就曾被人以建设“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名义,开发了3000余亩,导致湿地保护区内的水被抽干,芦苇被毁,大量野鸟流离失所。
此次大泽湖湿地能够得到保留,当地政府的做法值得点赞。但很多不为人知的湿地仍在逐渐消失。我国拥有湿地面积33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但调查显示,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39.63万公顷,接近整个海南岛的面积。因此,湿地保护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一个区域的繁荣与未来。各级政府只有切实守住生态红线,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希望,湖南湘江新区此次的做法能够得到更多地方政府的效仿,使湿地商业开发让位于生态涵养,让更多湿地发挥其原有生态功能。
《中国科学报》 (2016-06-2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