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13 9:26:26
选择字号:
雷加强:把事业的“根”扎在大漠里

雷加强

■本报记者 王晨绯

去新疆好几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都在沙漠中或者去非洲工作。碰巧得知近日他在北京参加会议,记者赶快约他见面,地点是中科院物理所的咖啡角。雷加强找了个开阔的长桌坐下,“可以点白开水吗?我们搞野外工作的比较豪放,喜欢大口畅饮,咖啡有点喝不惯。”他有些不好意思。

雷加强不怎么喜欢聊自己,而谈到沙漠时眼睛会发亮。他说话有浓浓的陕西口音,21岁之前都生活在陕西,从未到过新疆,也从未想过到新疆。

为沙漠织一条绿毯

“西北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本科毕业,我是班里年龄较小的。一直记得我的一位老师说自己一辈子没去过新疆很遗憾,我们学地理的人要去新疆,当时我就决定要去新疆,要把学的东西贡献给社会。另外,新疆当时工资高,除了梦想还要克服家庭贫困。”他说。

1983年至1984年,雷加强先后参与塔里木河综合考察、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等一些大型野外考察。随后他考取新疆著名地理学家夏训诚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后又赴德国留学。

1990年3月28日,一支由31名科技人员、保障人员组成的沙漠公路实地踏勘选线队伍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发,雷加强作为科技考察队伍中的一员参与其中,他们的任务是对塔中到塔里木河之间的沙漠情况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落实沙漠公路的具体走向。

“那是春天,本来就是风沙季节,在大漠里更是时时与风沙相伴。每天还要采样,一天下来,除了牙齿是白的,就是一个土人,大家互相戏称是陕西兵马俑。我们在渺无人烟的大漠中徒步走了12天,那种只听得见风响和自己喘息声的感觉此生难忘。”5年后,雷加强幸福地见证了我国在流动沙漠中修筑的第一条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正式通车。然而,建沙漠公路难,保住它更难,怎样才能确保沙漠公路不被流沙侵袭甚至掩埋?其难度不亚于建造公路本身。

当时,世界上沙漠工程常用的防沙措施以机械沙障防护为主,但沙障使用年限只有5到8年。要确保塔里木沙漠公路长久安全运行,则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防风固沙屏障。“当时确定了为沙漠公路建一道绿色屏障。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被科技界质疑。”雷加强回忆。

人们常说,“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木,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在年降水量只有1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到3806毫米的沙漠,科研团队一面筛选出一批耐盐、耐旱、耐沙埋的造林树种,一面探索出就地使用高矿化度地下水(苦咸水)灌溉造林的新方法。

“我们住在地窝子里,起风时,沙子嗖嗖地从地面往里漏,早上起来时发现,无论是枕头还是身上,到处都落满黄沙!吃饭的时候,我们常常要在米饭里加水搅和,把沙子沉到碗底,吃上面的米粒,有时遇到特大沙尘暴天气,根本无法生火做饭。至于饮水,我们很少喝,水都是从几百公里外运到沙漠腹地的。在沙漠里待久了,我们都跟骆驼一样了。”雷加强回忆起那段岁月,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风沙。

从“八五”时起,雷加强和同事徐新文带领的治沙科研团队先后在肖塘、塔中油田基地开展防沙绿化先导试验的科技攻关,成功地寻找到利用沙漠中高矿化度地下水进行造林绿化的途径,并筛选出一批适应沙漠环境的造林树种。1999年在沙漠腹地建成了6.3公里的生物防沙试验工程,2001年又建成了30.8公里的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创造性地形成了沙漠公路防沙和绿色走廊建设的技术体系,为最终实现沙漠公路的全线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先导试验、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到大面积推广……为了给沙漠“织”出一条绿毯,他与塔克拉玛干“相伴”11年。

渐渐地,点点绿色连结蔓延,一条绿色长龙愈加清晰地出现在人们眼前。长龙长436公里、宽70米至80米,总面积达3128公顷。“如今,很自豪地说,这436公里是我们团队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来的,每一公里都有难忘的故事。”他告诉记者。

让防沙治沙走出国门

“提到撒哈拉,令人魂牵梦萦。很多人会想起三毛,想到广袤无垠的神秘,想到旅行的意义,还有三毛和荷西的浪漫爱情……现实中的撒哈拉,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已对非洲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急需国际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撒哈拉也承载着雷加强的梦想——把风沙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础研究和防沙治沙的工程技术研发带到撒哈拉,把他们成功的模式、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非洲,在非洲开展荒漠化防治。

近10年来,雷加强带队先后10余次赴非洲5个国家考察与交流。“2009年,我们应利比亚国家的邀请,设计了迈尔阻戈(Murzuq)沙漠公路典型路段沙害综合防治方案,该方案已被利比亚前政府农业部沙漠治理委员采纳,并为中国防沙治沙技术走进非洲提供了先导样板。”雷加强已经成为非洲的常客。此后,应毛里塔尼亚的邀请,他又带队设计了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沙工程优化规划,全面推进毛里塔尼亚首都圈综合防沙工程建设。近几年,雷加强又带领团队在埃塞俄比亚开展草地修复试验示范研究。

被问及最喜欢哪种沙漠植物时,雷加强笑着说:“我觉得草本植物沙打旺就很不错,它是一种食草,绿油油的,在风沙中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是学地理的,我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宏观性、综合性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会影响你一生,不仅是工作,还有生活。” 雷加强说。

“我心里割舍不掉风沙,希望能够为风沙治理作出贡献。”从塔克拉玛干到撒哈拉,从 “风沙我们带走,绿荫留给子孙”到“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防沙治沙的征途中,留下了雷加强坚实的足迹,他把事业的根都扎在了沙漠里。

《中国科学报》 (2016-06-13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