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李晨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2/6 18:44:33
选择字号:
黑龙江交出玉米收储改革合格“答卷”

玉米运到粮食加工企业后正在卸车 国家粮食局供图

 

“今年每亩地收入624元,减去种植成本420元,实际利润204元。加上国家玉米生产者补贴153.92元,纯利润可以达到360元左右。”黑龙江省肇东市向阳乡农民杨先生对自己玉米生产的收入算了一笔账。

这笔账不只杨先生在算,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农民都在算,这一年里农民感受到了很多变化。

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了改革。根据出台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方案,在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由多元市场主体随行就市收购。也就是国家不再托底收购玉米,而是实行市场化购销,按照相关部门核定的合法种植面积,给农民一定的价格补偿,并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今年是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第一年,随着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逐渐展开,作为我国最大玉米产区的黑龙江省在落实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方面格外受到关注。年终岁末之际,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是否顺利?黑龙江省将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黑龙江省有关部门。

开局良好运行平稳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抓好黑龙江省玉米市场化购销工作,保证农民合理收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推进相关工作。

10月25日,黑龙江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我省玉米购销工作的通知》,对抓好玉米购销工作,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我们严格落实各级行政主要领导责任制,制定实施区域粮食购销工作总体预案,强化统筹协调、及时沟通信息,加大宣传,抓住‘销售’和‘价格’两个要害问题,主动化解矛盾,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确保农民玉米按市场合理价格如期售出,坚决防止发生大范围农民‘卖粮难’,同时加强跟踪督导检查,严格考核问责。”黑龙江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肇东市为例,“我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先后3次组织乡镇村干部集中培训,让广大干部掌握国家最新粮食收购政策,使他们成为懂政策的‘明白人’,让市乡村三级干部深入农户,说明今年国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情况,并且动员多元市场主体开展收购。”肇东市人民政府调研员王久森告诉记者。

秋粮收购开展以来,总体看开局良好、运行平稳有序。11月2日,国家秋粮购销督查组实地督查后,评价黑龙江省执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总体满意。

据监测,目前黑龙江全省收购价格区间在0.61~0.75元/市斤(标准品到库价格,下同),最低价是黑河的逊克等偏远地区;最高价在双城等优质玉米产区。全省均价为0.68元/市斤。

农户余粮销售顺畅,截至11月15日,全省农民余粮销售已达220亿斤;各类入统企业市场化收购玉米105亿斤。市场价格初步形成并保持平稳。

王久森介绍,截至11月22日,肇东市农民余粮(玉米)销售59.26万吨,占商品量的33.66%。其中,精深加工企业收购33.47万吨,饲料初加工企业收购2.7万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0.79万吨,社会多元体粮食购销企业收购16.6万吨,域外企业来本地收购5.7万吨(经济人)。

落实补贴保障利益

这次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除了由市场形成玉米价格之外,还要对玉米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以保障玉米种植农民的利益。

“从绥化市来看,市委市政府部署并主动调减玉米面积,认真核算发放玉米补贴,目前全市发放26.7亿元,让农民收入尽量有保障。”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政府市委常委、副市长李福君告诉记者。

10月15日,按照黑龙江省政府文件规定的时间要求,相关部门完成了实际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当月底,黑龙江省财政厅将补贴资金全部拨付至市县和农垦总局,各地按要求经公示后立即启动了资金兑付工作。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补贴资金发放基本完成。

11月12日,记者从黑龙江省财政厅获悉,10月中旬,经各级统计和农业部门审核公示,黑龙江省统计和农业部门审核确认:黑龙江省2016年玉米生产者补贴面积共计9661.57万亩,全省统一补贴标准每亩153.92元;补贴总额148.72亿元,占国家拨付该省补贴资金的100%。

记者了解到,2016年,国家按照黑龙江省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8160万亩核定拨付该省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138.72亿元,此外还拨付了10亿元的不可预见经费,资金总额148.72亿元。为尽量保障种植者的基本收益,黑龙江省将国家核拨资金全部用于推线补贴,未留统筹资金。即便如此,每亩补贴标准也仅为153.92元,比国家测算核定的补贴标准每亩170元摊薄了16元。

科学储粮保证质量

黑龙江省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大,单户农民玉米产量多,受自储能力和收获整理的再支出等因素限制,相当一部分农民普遍已经习惯采取“地趴粮”方式存放收获玉米,尤其是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受烘干能力和储存条件限制,收获后安全储存难度较大。

但是,这种老旧的“地趴粮”方式受天气等条件影响大,极易造成玉米生霉,导致玉米的品质下降,在市场化收购时会影响玉米出售,从而影响农民的收益。此外,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并进行销售,春节、立春前后出现“坏粮”的隐患较大,并因待售玉米降质减价,导致农民减收幅度增大。

因此,能否卖出去、卖好价,关键是要储好粮,保证玉米质量。

针对农民储粮不合理的情况,黑龙江省加大引导农民科学储粮力度,为均衡销售创造条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开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农户科学储粮工作作为玉米市场化购销的重要环节来抓。

前期,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11个秋粮购销督导组,在全收购期深入市县村屯督导落实;近期又专门下发文件,组织消除玉米“地趴”储存攻坚战。

“我省加强技术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屯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整理和储存玉米,采取上栈子、码趟子、离地储存等庭院储粮技术措施,支持农户配备科学储粮装具和设施,帮助农民降水减损、保证玉米质量,防止发生不应有的玉米霉变等降低质量和坏粮的现象。”朱玉文介绍。

绥化市就开展了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并且及时售粮的工作,目前该市农户的科学储粮率达到68%。王久森表示,肇东市也在强化粮食购销服务工作,引导农民高标准搞好庭院管理。

目前,贸易和加工类企业来黑龙江省采购意愿比较积极,这除了要得益于今年玉米收获期降雨少,还要归功于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指导农民科学储粮,玉米品质较好,很少有生霉和毒素发生。

加强运输拓宽市场

按照每年东北地区的售粮规律,春节前流入市场的玉米数量是相当庞大的。由于产量基数大、农民自储降水能力差、省内加工能力弱、“一季生产、集中上市”以及地处区位劣势外运困难等矛盾突出,后期玉米销售仍然会有压力,立春前后发生“扎堆卖粮”和局部发生“坏粮”现象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今年,预计将有580亿斤左右玉米要销往黑龙江省外,按照有效销售时间6个月算账,每月要销售97亿斤,无论对市场、对价格、对运输都是空前的挑战。

“一个月以来,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输价格提高了60%以上。例如,海伦到山东潍坊的汽车运费从以前的260多元涨到了460多元。”李福君介绍。

“当前制约玉米收购的主要难题是粮食运不出去。”近日,许多粮食采购商、贸易企业集中反映。收购的玉米不能及时运输出省,不仅占用资金,增加经营成本;而且由于原料不能及时到位,影响销区企业正常加工生产;更重要的是影响企业采购积极性,直接传导到影响黑龙江省玉米的顺畅外销。

为了缓解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黑龙江省粮食局与哈尔滨铁路局密切配合,建立了重点粮食运输会商协调机制。同时,向国家争取,使黑龙江省粮食日装车量稳定在1000车以上,力争达到1500~2000车。

除此之外,黑龙江省粮食局还把开拓粮食市场摆上了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保障措施,加大产销合作力度,增加粮食外销量。

“黑龙江省继续加强与销区企业对接,积极走出去开拓粮食销售市场,及早寻找客户买家,同时积极发展‘互联网+’营销模式,为稳定市场预期和保证有人收粮提供了支撑。”朱玉文说。

记者了解到,国家粮食局决定在绥化市搭建农民直接网上卖粮交易平台,作为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为主产区农户网上卖粮的试点。绥化专场计划于12月12日正式上线运行,将有效缓解农民玉米销售压力,同时也为国有粮库开拓市场赢得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