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16 12:24:58
选择字号:
技术改变学术:“数字化学术”的诞生

 

■郭英剑

当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时代的时候,就学术研究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技术同样使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学术时代。

人们通常认为,所谓学术,包含了探索、综合、应用与教学这四个方面。之所以会产生“数字化学术”,是因为计算机、电子技术以及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它们使学术所具有的这四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所谓“数字化学术”是指运用数字化的证据和研究方法从事学术性的研究、出版与储存,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它既包含利用数字媒体进行的学术交流,也包括对数字媒体所进行的研究。

数字化学术是应技术与数字化时代而生,因此,对于新生代学者而言,数字化学术可谓与生俱来,绝不陌生。但实际上,对于所有学者来说,数字化学术与传统学术相比较而言,不仅更具开放性,也使学术走向了神坛,变得人人触手可及。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赞同“数字化学术”及其研究成果以及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但人们大概都不会否认,数字化学术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当下的学术生态格局。无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还是在发表与传播渠道上,它都极大地拓宽了传统的学术研究,甚至已经走向一条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道路。为此,我们需要认真面对技术所带给学术研究的这种变革。

从文献资料到信息数据库

在过去,当人们从事学术研究时,文献资料即使不排在首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当时人们做学问的一个观念是,没有一手的文献资料,便很难作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要想做出好的学术研究,就要到储藏有一流的和一手学术资料的地方去——比如国外或北京、上海等学术资源丰富的地方。

然而,最近30年间,虽然北京、上海等地依旧具有学术上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而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从过去学者需要身入其中、尽管巨大但也毕竟有限的文献资料库,进入到了一个任何学者乃至任何人在网络上就可以任意遨游的绝对庞大的数字化信息数据库。

我们不妨来以CNKI为例,来观察网络信息数据库是如何取代实体文献资料库的。

CNKI是中国学者都比较熟悉的学术信息数据库,目的是要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的共享与增值利用,始建于1999年6月,迄今不过16年的时间。据介绍,它目前不仅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且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CNKI 数据库已有7000 多种期刊、上千种报纸、近20万本博士/硕士论文、16万册会议论文、30万册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 多个专业数据库。如此大的网络出版规模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由此,CNKI称其为全社会知识资源的高效共享提供了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如今,无论中外学者,要想搜集中国学者用中文所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搜寻从外文翻译成中文的相关学术成果,大概没有人不使用CNKI资源库的。而正是诸如CNKI这些庞大的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使得传统的实体文献资料库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一点大概没有学者会否认。而在高等院校,图书馆甚至已经沦落到“自习室”的境地,尽管这是人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从书斋到网络学术平台

知识储藏方式与学术成果传播途径的改变,无疑是数字化学术异于传统学术的两个重要方面。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学者正在走出个人研究为主、相对较为封闭的私人书斋或实验室,踏上了一个更加公开、更加易于交流的公共的网络学术平台。

就学者而言,知识储备无疑是立身之本,在过去,这一点甚至是学者的唯一资本。但今天,由于知识储备方式的改变,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控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过去人们夸赞一个学者时,经常会用到诸如“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等词汇;但在今天,一个人再满腹经纶,也抵不过一张硬盘所储藏的知识。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学者应该提高掌控知识的水平与能力,而是说对于今天的学者而言,如何在各种知识、理论、观点的交叉与融合中提炼出带有个人思想的观点,并指导实践或者探索出带有创新性的成果,要比单纯地掌握知识重要得多。

传统学术的成果,主要通过纸质媒体传播;而数字化学术的传播途径不仅多,而且快。除了现在更多的学术杂志开始推出网络版,出版社也在推出著作的网络版,进而推动了传统学术成果尽快尽早地传播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媒体,传播个人的学术成果。

除了成果进入上述信息数据库外,现在极为流行的社交网络媒体或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为学者进入公众领域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点在科学技术的普及成果方面,以及人文社科的学术研究方面都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们通过博客、脸谱、推特、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将个人思想观点以及最新的学术成果推而广之。

如此传播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能够迅速让读者了解学术观点,同时,读者也能迅速通过文章后面的留言以表达个人的反馈意见,使学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我们知道,同行评议在过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待——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而在今天,一旦成果传播出去,同行评议(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会在瞬间作出反应,这是传统的学术所难以收到的神奇效果。

当然,现在的数字化学术成果,更多的还是学者将已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发布在数字媒体之上,而直接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数字媒体或者自媒体上发表者则很少。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的学术评价机制还难以评估数字化学术成果的优劣。但我们可以相信,终有一天,数字化学术成果一定会进入到学术评价机之中,也一定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从个体到全球学术共同体

在西方,有人提出今天的一代是“数字优先”(digital first)的一代。那么,当我们讨论学术时,就有必要询问一下:如何成为一名数字优先时代的学者?如何将学术传递给数字优先时代的读者?

无论中外,数字化学术越来越受到学者及其学术团体的重视。以美国为例,其数字化学术发展极快,也在学术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人网(academia.edu)是一个学者的网络社交媒体,兴起于2008年。据报道,截至2015年4月,该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100万。因为这样一个学术平台,很多学者走出了个人研究的小天地,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学术论文,查看自己的学术影响,跟踪某个领域的学术研究。

在该网站的首页标示着这样一句醒目的话:提高您论文引用率达73%。下面的一行小字说:最近的研究发现:近五年中,凡是将论文上传至academia.edu者,其引用率都提高了73%。

笔者对此的解读是,引用率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者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大乃至全球化的学者共同体中。相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学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5-07-1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