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科峰 见习记者 姜天海
回放:
7月16日5时许,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接到酒泉市卫生局报告的一例疑似鼠疫病例,于7月17日确诊为肺鼠疫。患者于次日死亡。随后150多人被紧急隔离。国家卫计委以及甘肃省、酒泉市三级专家组已展开疫情防控工作。7月24日,甘肃玉门鼠疫隔离区才解除封锁。
疑问:
甘肃的鼠疫疫情有无可能大规模扩散?一般鼠疫的暴发是否有季节性?如何预防鼠疫?
解答:
“肺鼠疫是鼠疫最厉害的一种,肺鼠疫传播性比较厉害。由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果断,对疫区进行严密隔离封锁,卫生部门采取的药物预防、医学观察等措施科学有效,因此,甘肃此次鼠疫疫情不会大规模扩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说。
刘富强介绍,本次确诊的鼠疫名叫“肺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是重点防控的疫病之一。
肺鼠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肺鼠疫是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之一,致死率高。带菌鼠类呼吸时会将病菌传送到空气中,人类一旦吸入带菌悬浮物会即时得病。肺鼠疫毒力很强,能通过跳蚤和飞沫在人际间传播,人类感染24小时内就会发病,病人除具备鼠疫的全身症状外,还会因为呼吸困难、缺氧喷射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导致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
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人患上鼠疫?刘富强介绍,鼠疫的传染源为被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肺鼠疫病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玛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鼠疫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另一种则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大多情况下,人类患上鼠疫是由于在疫区接触旱獭、黄鼠等濒死动物,或被跳蚤咬了引起的,需要引起重视。
此次鼠疫发生是否具有地域性?刘富强说,对于甘肃省来说,此次鼠疫疫情并非偶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1个鼠疫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
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晓明也表示,甘肃省尤其是河西走廊地区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当地被称为“喜马拉雅旱獭”的旱獭中,也有一定比例携带有鼠疫菌。近年来,甘肃省曾多次发生类似鼠疫病例,每次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刘富强认为,从医学上来说,若抢救及时、方法得当,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且不留后遗症。链霉素为各型鼠疫的特效药,预防性投服可使用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一般肺鼠疫治疗持续用药3~5天后,根据患者体温,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可逐渐减药,在各种症状消失且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呈阴性后方可停药。因此,一旦发现病例后,首先要报告、隔离治疗,再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那么,鼠疫的暴发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普遍?刘富强介绍,每年全国人间鼠疫情况不多,一般只有一到两例,属于散发形式,目前全国各地的卫生部门对此都有严密监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基本出现在5至10月份。近几年一般也就是夏秋季发病高一点,一般7~9月份最多。
“此次甘肃鼠疫只要加强了监测,加强防控,疫情就不会扩散。”刘富强最后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4-07-30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