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9 7:55:15
选择字号:
沈国舫院士:生态文明是人类第四次文明

沈国舫

 
■本报记者 彭科峰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沈国舫表示,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次文明,未来我国亟须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三大背景
 
“中国目前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沈国舫指出,我国提出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三个背景。首先是国情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脆弱。
 
“我们在2009年曾作过中国的宏观环境战略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沈国舫说。
 
沈国舫认为,第二个背景是“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也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的压力很大。“加上发展类型粗放,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第三个是国际背景。”沈国舫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了资源消耗高峰期,环境已经开始得到控制和改善。他们提出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绿色经济,其中一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未来社会特征之一
 
沈国舫认为,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把文明理解为人类社会开化的状态,那么生态文明是开化状态的重要领域;如果把文明理解为人类社会进步时代的特征,那么生态文明可能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时代应该具有的特征之一。
 
“我说特征之一,是因为对工业文明以后的社会,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提法,但起码生态文明应该是未来社会的特征之一。”沈国舫说。
 
沈国舫着重表示,未来要注重用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项重点工作
 
沈国舫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须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布局,也就是要用国土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指导,合理开发布局,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也就是要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各项工作。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本身要做的重点工作,也是一个庞大的工作系统。其中又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保护的概念,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海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等等。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污染环境、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土壤保护、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核辐射的安全保护等等。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包括法治建设、评价体系、目标体系、考核制度、管理制度、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和市场调节、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刚刚起航,目标远大,任重而道远。”沈国舫最后表示,希望政府能坚定不移地把握住这个方向,为人民造福。
 
《中国科学报》 (2013-04-0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