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雪晴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12-11 9:17:14
选择字号:
我国基础研究在世界科学论坛话语权逐年提高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近一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的成果频出。基础研究投入大、耗时长,许多成果还不能立即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却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水平上升明显,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的巨大进步。
 
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经过多年积累,中国科技逐步从跟随者转变为并行者,在一些领域已有领跑能力。作为基础研究成果标志性的指标,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快速增长,连续4年居世界第二位,且引用率也有大幅增长,一些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引起国际科技界高度关注,在世界科学论坛上中国的话语权逐年提高。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科技计划及管理不断调整和完善,基本适应了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不同时期发展和改革的重点,相继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实施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重大科技研究计划,基础研究重大专项等等。形成了自由探索和国家目标相结合的基础研究计划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学科体系愈发完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得到更多重视,形成了较为合理、多层次的科研和学科布局。物理、数学、信息、生命等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获得更多资助,各学科整体水平进步较大,部分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在注重学科布局的同时,也注重基础科研设施的建设,中央财政投入大幅增长。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经费快速增长,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在2012年已经达到498.8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22.6%。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等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骨干基地,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也注重从海外吸引众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创新能力较强的基础研究队伍。
 
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引领作用。我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各项重大工程的巨大成功,都离不开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领域取得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能源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深海、深地、深空的认识不断深化,则为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