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小女孩学舞受伤致瘫痪
日前,浙江义乌法院一审审结一起人身赔偿纠纷案,判处该市江东街道南苑艺术幼儿园赔给小女孩宋柳霞医疗费等共计37.6万元。1年多前,5岁的宋柳霞在幼儿园上舞蹈课时做“下腰”动作受伤,导致瘫痪。
而据媒体报道,这样的情况全国有很多。这些孩子都是在学习舞蹈“下腰”时突然受伤的,都没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矫玮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运动康复与健康。
“下腰”是舞蹈和体操中的常见动作,也是基本功之一,很多小女孩都喜欢尝试。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过其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下腰”造成脊髓损伤而导致瘫痪的病例时有发生,应该引起家长、老师和医学界的关注。
儿童的发育特点和脊柱结构
一个常见的“下腰”动作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损伤?这要从儿童的发育特点和脊柱结构讲起。
在骨骼方面,儿童少年的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在关节方面,由于儿童的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较大,关节软骨较厚,所以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其关节牢固性差,容易发生关节韧带的扭伤、关节脱位等。
在肌肉方面,儿童少年的肌纤维较细,肌肉张力小,且肌肉的生成落后于骨骼生长,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都较差。
在神经调节方面,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而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短,因此,兴奋过程容易扩散,做动作时多余动作多,动作不够协调精确。
综合上述原因,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的脊柱生理弯曲度小、弹性好、缓冲作用弱、易于变形。因而,如果小孩子在做“下腰”动作时不慎摔倒,很容易引起腰椎的无骨折脱位,如搬运或处理不当,会进而发展为脊髓损伤。当然,这种无骨折脱位也可以发生在颈椎或胸椎。
“下腰”何以造成孩子瘫痪
“下腰”时摔倒最终造成双下肢瘫痪的惨痛结果,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伤后急救、就医不及时。这种腰椎无骨折脱位多在小孩子练习舞蹈、体操或玩耍时不慎发生,并且约一半病例在伤后至脊髓损伤出现有数小时至4天的潜伏期,因此家长、老师很难及时发现,或在发现之后没有特别注意。小孩子在摔倒后继续活动,或者在转送医院过程中搬运方式不当,不但会加重病情,使单纯的脱位发展成脊髓损伤,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怀疑脊柱损伤的病人,要用担架、木板等硬物运送,也可二三人采用平托或滚动法。切不可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搂抱的搬运方法,这样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髓的损伤。
其次,容易漏诊、误诊。脊髓损伤后,会出现腰腿酸痛、发麻、发冷,进而失去知觉、无法站立行走、无法排尿等症状。早期易误认为是肌肉拉伤,后期易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等,延误治疗。
再次,病情危重,持续时间过长。脊髓损伤后,水肿的脊髓在狭小的椎管内受压,缺血缺氧。若治疗不及时,脊髓受压迫时间过长,损伤程度加重,则会影响后期的恢复效果甚至终生瘫痪,感知知觉、排便功能难以恢复。
幼儿学舞不能忽视安全
为了使舞蹈、体操艺术真正发挥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在小孩子学习舞蹈和体操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加强防范意识,采取保护措施。家长和老师应该对儿童的意外伤害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对其活动加强监护。在练习“下腰”等有危险性的动作时,应该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保护,不要让小孩子轻易尝试或练习。
同时要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在训练中注意对身体各部分的全面训练,多进行对称性练习,否则易造成脊柱变形、肢体发育不平衡。
练习场地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少年儿童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跳跃练习,练功室内若没有木地板就不要做大量的弹跳训练,否则会对足骨、胫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和过频的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身高发育。
另外,也不宜过多进行快节奏、大幅度、高强度的扭胯摆臀动作,否则会影响髋部的正常发育,使得成年后髋臀部肥大而影响形体美。
最后,还应注意积极发展肌肉力量。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不宜过多地采用静力性练习,而不注意积极发展肌肉力量,否则可引起骺软骨损伤。在发展关节柔韧性的同时,可以采用伸长肢体、弹跳和支撑自身重量的动力性力量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重负荷力量练习宜少采用。
应该说,在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方面,6至12岁是反应速度和协调性自然发展最快的时期,7至10岁是灵敏素质自然增长最快的时期,女孩10至12岁、男孩12至14岁是速度、耐力、力量自然增长最快的时期,柔韧素质则发展较早,最好在7岁以前完成。家长和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择和安排相应身体素质的提高训练,不宜过早。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对幼儿学习舞蹈的安全标准,国内幼儿教师上岗前也未接受针对幼儿特点的运动医学方面知识的培训或考核。建议在幼儿及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增加必要的体育教学理论以及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有效防止和及时正确处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使幼儿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