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6 8:31:09
选择字号:
高校教师培训:没“水分”才具吸引力
 
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一流大学都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了教师培训的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在2011年7月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教师发展中心,“少理论、多指导实践”一直是他们举办各种活动时遵循的一条重要宗旨。
 
■本报记者 陈彬
 
现在回想起来,李丽敏觉得那节课自己发挥得并不算太好。“讲得有点快了,应该再慢一点,把握一下节奏。”
 
李丽敏两年前参加工作,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位讲师。她所说的这节课发生在上个月底,时间只有30分钟,讲台下的“学生”也只有4个人。只不过这4名“学生”并不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而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这四位教授都是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专家组成员。
 
立足“服务性”的多方位培训
 
如果从国际高等教育的视角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不算是一个“稀罕物”。
 
“所谓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是以服务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专门机构。”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马知恩介绍说,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一流大学都设有自己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在国内,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对教学的重视相对不足,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少。“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西交大则在去年7月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教师发展中心。”
 
在采访中,马知恩一直强调中心属于“服务性机构”:“我们的中心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热心助人的老教师,我们希望通过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咨询评估等形式,对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产生一定带动作用。”
 
从成立之初,该中心便确立了集中开展教师培训、自主教学改革研究以及对教师提供咨询等为主要方式的工作内容。
 
以集中培训为例,马知恩表示,教师培训中心会在每年青年教师的入职和讲师提升副教授之前,对其进行例行的培训。中心成立至今,这样的培训已经开展了4次,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达到了300多人。其中有90%的培训教师反映良好。同时,他们还先后组织了13次各类讲座和座谈会,有800多位老师自愿参加,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李丽敏参加的则是另外一种培训方式。“我们与外国语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已经达成协议,由我们委托培养他们的年轻教师。”马知恩说,这类培训主要侧重年轻教师实际能力的提升。“我们会让他们先试讲半小时,然后提出我们的意见,并指定他们听一些本专业老教师的讲课,以及参加相关的报告会,经过一系列辅导后,他们将再次试讲,我们会根据这次试讲的情况完成一份报告,对该教师的能力作最终的评价。”
 
少些理论传授,多些实践指导
 
试讲那天,和李丽敏一起参加的还有另外3位老师。几节课听下来,马知恩对他们的表现不是太满意:“以我们的标准衡量,这4位老师都不能完全达标。不过其中有两位还是很有潜力的。”
 
李丽敏便是这两位“潜力很大”的老师中的一位。
 
其实对于李丽敏来说,这次试讲并不是她与教师发展中心打过的唯一交道。之前该中心举行的讲座和报告会,她几乎全部参加了,回想起那些讲座,她坦言有些内容让她至今记忆深刻。
 
“比如我曾参加过一个讲授如何制作教学用PPT的讲座,那次讲座就让我受益良多。”李丽敏说,之前她做的大多为科研用PPT,但科研与教学完全是两码事,制作PPT的注意事项也不相同,那次讲座让她发现了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还有一次是关于课堂内容设计的,也让她收获颇丰。“总结起来,这样的讲座很‘实’,没有那么多‘水分’。”
 
这正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希望达到的效果。
 
“目前很多学校的培训十分重视一些理论化的内容,但教师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他们在课堂上用得着的东西。”在接受采访时,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鲍崇高表示,“少理论、多指导实践”一直是他们举行各种活动时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宗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能解决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实际面对的问题,这样的讲座也才有吸引力。”
 
依然缺乏制度保障
 
在一次听完讲座后,李丽敏曾找到马知恩,提出如果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时,能不能请中心对她“单独辅导”,马知恩很爽快地答应了。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以中心主动开展培训和学院委托培训为主,但我更希望教师能够在他们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我们求助,从而达到一种培训中心与老师自由互动的理想状态。”马知恩说。
 
但遗憾的是,也许是工作中还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李丽敏并没有主动找到中心,马知恩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一直也没有出现。
 
对此,鲍崇高表示,尽管近几年各个学校已经日益重视教学工作,但在制度层面的重视力度依然不够,从而造成教师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科研工作,这也是这一局面形成的更深层次原因。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鲍崇高说,在目前的教师考核制度中,发表一篇SCI论文的考核分数为18分,而教授一门32学时课程的考核分只有16分。“只要稍加换算,就可以看出教学是多么的缺乏‘吸引力’。”
 
再比如,在一些学院的教授评定标准中,详细地规定了晋升教授需要发表的SCI论文量、需要的获奖数量;然而在教学的要求上,则只用“良好”二字便全部概括了。
 
“目前,教师对我们的培训是很热情的,但如果缺少了制度上的激励,我不知道这样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鲍崇高说,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科研固然重要,但教学才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平衡,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一些改变,让潜心教学,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感觉有奔头。这样才能真正支撑起教师对教学长期性的兴趣,激发他们钻研教学的动力。但显然,这并不是教师发展中心能够完成的任务。
 
《中国科学报》 (2012-06-06 B2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