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9 8:28:41
选择字号:
中科院河南院地合作:中原经济区降下科技及时雨
 
■本报记者 谭永江
 
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河南省发展进入快车道。而中原经济区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已成为河南全省的共识。
 
“如果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比作春风,那么,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的院地合作,尤其是共建河南省科学院等全新工作的展开,就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科技‘及时雨’。”河南省科学院院长郭新和近日对《中国科学报》表示。
 
院地合作未间断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
 
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河南封丘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把昔日风沙盐碱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大规模连片的良田。1983年,南京土壤所建设了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为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治理、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从1983年到1990年,在中科院牵头的“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河南省科学院是项目第一分队,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率领的研究团队,长期坚持在河南义马市生产一线,开发了铬盐清洁工艺与集成技术,成为国内外铬盐行业清洁化、无害化的技术典范。
 
2001年,中国科学院在河南成立了第一个企业工程中心——中科院精密铜管工程研究中心,并推动了金龙集团的科技创新。如今,该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加工及研发基地。
 
2000年9月,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政府签订《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书》;2008年9月,双方又签署《关于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的合作协议》;2009年3月,双方联合下发文件,成立了“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协调领导小组”。2012年3月,具有双方全面战略合作性质的《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合作协议》签字生效。
 
未来思路更清晰
 
近年来,河南省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至联合研究、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派遣科技副职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
 
2009年以来,作为双方合作的依托基地,仅河南省科学院与中科院的合作项目就达到38项。其中,由河南省科学院能源所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合作完成的“863”课题“农业废弃物流化床气化发电预处理技术研究”,获得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双方合作申报的国家“863”重点项目“生物质水解制备乙酰丙酸燃料关键技术”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合作完成的“秸秆发酵法生产微生物油脂成套工艺技术”在迅速实现产业化后,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250万元。
 
据统计,2009~2011年的三年间,中科院共有20多个研究所在河南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合作项目达229项,有力带动了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2009年、2010年、2011年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使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先后突破35亿元、40亿元和6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40%、60%和140%以上。
 
而据记者了解,河南省科学院已起草完成了落实院地新合作的工作意见,清晰了未来与中科院合作的思路;所属的物理所、高研中心、地理所、化学所等单位,已经开始与中科院相关单位进行具体合作洽谈。
 
《中国科学报》 (2012-03-29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