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签订现场。
■本报记者 朱汉斌 徐海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下称南海所)与汕尾市红海湾广泰实业发展公司(下称广泰实业)在广州签订了“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汕尾市与中科院广州分院建立的“院地合作”创新工程全面启动。
汕尾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傍经济大款”到“傍科技大款”,科技创新不仅为汕尾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而且催生了更多的随“院地合作”而起的“汕尾创造”。
“傍上科技大款”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海岸线长455.2千米,居广东省第二位。发挥海洋、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海岸经济,是汕尾实现新崛起的重要选择。
2011年12月5日,在汕尾市第六次党代会上,该市市委书记郑雁雄提出,要大力实施海岸经济战略,促进蓝色汕尾崛起。
汕尾市科技局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目标,继组织“院地合作技术推介会”之后,又以项目推进来落实相关合作协议。“高效海水养殖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即是其中的一项具体行动。
该市科技局局长罗奕凡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汕尾市牵手中科院,是希望通过“傍科技大款”,力推产业技术升级,这已成为该市的科技工作重点之一。
据介绍,早在2010年4月,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南海所、汕尾市科技局就联合签署了《共建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汕尾分中心》协议。
随后,汕尾市科技局会同其他职能部门,在该市相关产业中筛选出一批项目,与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对接。
2011年6月,汕尾市“院地合作技术推介会”举办,来自中科院南海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和汕尾市近60家海洋养殖、食品企业的代表,在会上“寻亲结对”,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此次广泰实业与中科院南海所签约,即结缘于那次推介会。
技术创新做强海洋经济
近年来,汕尾市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确立了“深汕合作、海岸经济、宜居城乡、人文环境”四大发展战略。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突出科技工作,着力提升对接高端产业的能力成为该市经济工作的重点。
汕尾市科技局通过“对外合作、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等举措,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解决共性技术难关为突破,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创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以此提升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以之前创建的“水产苗种培育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为例,该联盟依托中科院南海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帮助联盟企业在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生态健康养殖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技术研究。
罗奕凡说:“通过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可以从源头上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推动这些成果产业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源泉和发展动力。”
他表示:“此次广泰实业与南海所的合作,不仅能让汕尾的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更有望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周边地市,甚至带动全省的海水养殖业走出传统模式,走向工厂化、自动化的现代化新型海水养殖之路。”
据悉,为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投入力度,汕尾市政府首次设立了2000万元产学研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科研院所与汕尾市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中国科学报》 (2012-01-04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