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摄影作品也许出自握鼠标的手
■本报记者 闫洁
日前,第九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组委会宣布,其“社会记录类”作品本有52件获奖,却有27件因涉嫌图片造假而被取消获奖资格。此事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
而摄影作品造假仅仅是冰山一角,《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从相关专家处获悉,随着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伪造、变造照片甚至出现在了司法取证中,需要他们用各种办法、软件去辨别。
魔高一尺,道能否高一丈?
“太完美的照片最可疑”
“任何的自然照片都是有缺陷的,太完美的照片最可疑。”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副教授殷绪成告诉记者。
对《影像中国》参赛作品首先提出质疑的,是山西省晋城市的摄影家白锁亮。
“后期不动,一次能拍成这影像视觉的镜头,没有人可以相信!”白锁亮在博客中说。
“很明显的两代人比例的大小严重不对……”“两对人光照方向不统一,难道说当时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如果说光是从右侧前方照来,那么他们左身后的阴影哪儿去了?”白锁亮质疑连连。
“对摄影作品中的PS行为,我深恶痛绝。”从事摄影30余年的资深摄影师李国庆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
他向记者传授了一些鉴别PS照片的方法。首先,拍摄时无论是自然用光还是人工用光,都会有一个主光源。通过分析照片中投射和投影的关系,很容易发现用光上的问题。其次,可以通过画面内容和人物的相对关系进行鉴别。
据李国庆介绍,在摄影比赛评审的时候,如果感觉某张照片有问题,还经常采用一个“笨办法”,即要求参赛者对一个场景提供一组相关的照片,“如果张张都造假,有些比例关系没法掌握,就很容易露出破绽”。
殷绪成亦表示,“对PS过的照片,可以用一些基本规则来辨识。”除了李国庆提到的鉴别方法,殷绪成还介绍了几种高科技的打假手段。将数码图像与相机本底噪声的一致性进行比对检验是其中的一种。
据介绍,每个数码相机有自己特定的噪点排列,而在同一张照片中,同质区域的噪声分布规律是相似的。通过分析图像区域的噪声程度,并与相机自身的模式噪声进行对比,就可鉴别原图是否被修改过。
另一种方法是查看数码照片的EXIF文件来鉴别。EXIF文件记录了照片在拍摄时的光圈、快门、白平衡、焦距、日期时间等各种和拍摄条件及相机品牌、型号、色彩编码、拍摄时录制的声音等相关的数据。如果原图片被PS过,一般都会有记录。
“不过,EXIF信息不完全可靠,现在有很多EXIF信息编辑软件,能随意修改甚至是清除原照片的EXIF信息。因此,这个只能作参考。”殷绪成表示。
“如果照片中有人物,还可以通过对人的皮肤进行建模来分析其边缘分布情况。没有PS过的,皮肤边缘都是坑坑洼洼的,不平整,而PS后的都是连续光滑平整的。”殷绪成介绍说。
司法鉴定中亦存图片造假
2009年,一部名为《高度怀疑》的美国影片曾风靡一时。影片中,一位地方检察官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示摄有犯罪嫌疑人DNA相关证物的照片,并因此连续获得17宗谋杀案的全部胜诉。
后来,数字图像专家对其中一宗案件的关键性案发现场图片进行处理后发现,带有犯罪嫌疑人DNA痕迹的证物烟蒂并不是原始照片上的,而是案发后PS上去的图像。
采访中,专家们告诉记者,影片内容绝非夸张。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随着掌握图片修改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用于司法取证的资料照片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假货”。
“不过,只要提供的数码照片比较清楚,基本可以鉴别出来。”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员喻彦林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日常的鉴定工作中,喻彦林表示,对于PS过的照片,很多时候通过肉眼就能看出来,比如对照片的色彩和影调、光照方向、成像比例等进行仔细鉴别后,一般都能发现破绽。“毕竟要想PS得很完美,还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人的经验也会有不灵的时候。喻彦林说,如果凭肉眼判断不了,就会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色彩矩阵检测、对数码图片的EXIF文件进行分析、噪声源监测、图像特征一致性检测等都是司法鉴定中会用到的技术手段。
“鉴定时,一般都是多种方法相结合。一种不行,其他的方法可能会适合。”喻彦林表示。
经验靠不住,技术难实现
曾多次担任摄影大赛评委的李国庆表示,他们会对参选的照片进行非常严格的甄别和鉴定。但这种“严格”,更多的局限于摄影界通用的一些“笨办法”。比如,感觉某作品有问题时,会要求参赛者提供同一场景的多张照片。
“根据我的经验,没有请过专业的计算机专家就某些可疑图片进行鉴定。”李国庆亦承认,要对图片造假行为打假,经验是靠不住的,只能靠技术,“但我们都是搞摄影的,不懂技术。再说了,还有一个代价的问题”。
而一旦事发,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对造假的摄影者打上深深的烙印,若干年都不会再搭理他”。
对于司法取证中的图片造假,我国的《司法鉴定技术规范》规定,需通过视觉辨识、成像分析、元数据分析、数字信号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照片/图片资料是否经过后期加工处理进行科学的判断。
但喻彦林坦言,“规范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规定了对数字照片真实性进行鉴定时要做的参数和检验项目,但具体到怎么去做,并没有解释得很详细”。
而身为图像处理专家的殷绪成则表示,通过技术手段对造假图片进行鉴别,实现难度很大。“一是这样的需求比较少,二是目前国内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处于‘小孩’水平,而PS技术已经很成熟。”
“越来越多的图片造假,对我国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殷绪成说。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了解,相对于国内图片造假鉴定技术难的现状,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数字取证工具,包括通过建立光谱模型来发现图片中任何被处理过的蛛丝马迹。
《中国科学报》 (2012-02-22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