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19 9:07:09
选择字号:
访何传启、赵刚:中国创新须拓展全球化视野
 
在刚刚闭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有质量的增长”这一主题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战略紧密相关。就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高科技壁垒问题,有关专家表示——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9月16日,为期三天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落下帷幕。在本次论坛上,“创新”成了重要议题。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不仅对破解全球经济难题起决定性作用,还将助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消除高科技进口壁垒的影响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危机源于创新缺乏
 
论坛上,欧债危机不可避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每一次重大经济危机都是因为缺乏技术的创新。”赵刚说。
 
表面上看,金融危机与各国财政政策密不可分。但赵刚认为,实际上,技术突破带来新的工业革命,进而改变社会结构,它才是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一旦技术发展进入平台期,新的投资增长点难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就会产生。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全球经济复苏速度仍十分缓慢。“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在孕育。”赵刚分析,“一旦主导产业形成,全球经济又将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
 
目前,世界各国均予科技创新以极其重要的地位。2010年发布的《欧盟2020战略》将促进以知识和创新为引擎的智能增长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美国在今年4月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中提出了包括无线网络和清洁能源在内的5项新计划;我国也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需开拓视野
 
本届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赵刚指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中国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全球化的视野还不够开阔。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科技合作分工体系也正在形成。”他说,“我国只有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利益的全球创新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我国推进全球化创新体系面临的重大问题。
 
何传启认为,高科技壁垒是科技全球化的普遍现象,每个国家和企业都会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
 
两位专家表示,中国一方面要集中力量,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技术优先权,在新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就能占有先机。另一方面则要广泛参与全球创新活动,以应对高科技壁垒带来的影响。
 
“两条腿走路,才能帮助中国解决当前高科技进口壁垒难题,推进全球化创新体制建设。”何传启指出。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参与或发起国际大科学工程与计划、进行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等途径都能使我国广泛参与全球创新活动。
 
同时,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积极与发达国家企业、大学和研究所之间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合作,能够使我国企业与之共享知识产权,分享技术成果。赵刚说:“这能最大程度降低高科技壁垒带来的影响。”
 
然而,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贴近市场的元素,企业本应具有最大的创新动力和最高的创新效率。但两位专家均认为,尽管我国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步,可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始创新问题仍未解决。
 
据赵刚分析,我国来自中小企业的创新大量出自外资、合资企业。“企业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何传启也认为,我国的多数创新仍然产生于大学和研究所,真正由企业带来的创新很少。
 
赵刚向记者透露,目前,建设全球创新体制的新思路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讨论阶段,不久将会形成国家层面的决策。
 
《科学时报》 (2011-09-1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