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永新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发布时间:2011-8-25 13:10:36
选择字号:
王晓东:院士标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院士在投票时必须抛弃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
 
许多科学家为了能顺利当选院士,在院士增选期间三缄其口,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饶毅则完全无视这些潜规则,即便在成为第一轮候选人之后,仍然我行我素。
 
针对近年来国内的妖魔化转基因现象,今年7月中旬,他连续在人民日报刊发两篇文章《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新知》,为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与应用鼓与呼,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就在第二轮院士候选名单公布的前两天,也就是8月15日,饶毅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改变科学界浮躁的一个步骤——回国博士后从助理教授做起》一文,指出:在国际大学晋升副教授的时期,在中国就可以做院士。而在中国做了院士以后,各种事情就多起来,做科学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科学活跃期结束比较早,并呼吁尽快进行改革。
 
“饶毅揭示的这些问题、批评的这些现象,均关乎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大局,需要业内人士站出来说话。”王晓东说,如果科学家都尊奉“沉默是金”的庸人哲学,只顾“闷声发大财”,这些问题将难有解决之日。“饶毅是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信念和勇气,一心为公、仗义执言,真正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良知。”
 
必须以学术为唯一标准,院士投票应摒弃个人好恶
 
“院士既然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其评选必定具有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王晓东说,因此,院士的标准必须是清晰的,那就是必须以学术为唯一标准。
 
“无论是从学术水平、学术道德还是对国家的科学贡献来讲,饶毅都远远超出此次进入第二轮的同学科候选人。因此,他落选的原因,绝不是像某资深院士所解释的那样,是水平接近的两位候选人‘撞车’了。”王晓东说。
 
“水平低的人选上了,水平高的人反而落选——这说明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成了可以随意由人打扮的小女孩。”王晓东说,这样的后果将非常可怕: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将迷失奋斗的方向,无所适从;想回国致力学术研究的海外学子会望而却步。
 
有许多分析者指出,饶毅落选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因为他“乱说话”得罪了人。“如果是这样,后果同样很严重。”王晓东说,我国的学术民主、学术自由本来就很稀缺,多数人为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如果饶毅是因为敢讲真话而落选,所传递出的信号非常危险:如果你想当院士,那就乖乖地听我的,不要‘乱讲话’。长此以往,中国的科学界将成为万马齐喑的沉默王国。这种局面无论对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技事业的大局,都将是一场灾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的非典,当时就因为一个院士说SARS是衣原体、不是病毒,搞得其他人都不敢质疑,即使301医院已经发现SARS是病毒!就因为大家不敢质疑权威、集体沉默,耽误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资源,损害了多少人的健康?!”
 
有媒体刊发文章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对院士的评选标准和增选程序都做了严格规定,标准是清楚的,程序是合理的;这次增选的第二轮候选名单,也是院士无记名投票的结果,不应质疑。
 
“这说明有些院士没有按照规定投票,结果会更糟。”王晓东说,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投票院士,对饶毅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对国家科学的贡献,不可能不了解。“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投反对票,只能说他们掺杂了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王晓东说,如果院士不能以纯粹的学术标准对候选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那么院士这个群体就会像我国的男足一样,丧失社会公信力。
 
“饶毅落选院士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反映,也在海外华人科学界引发广泛关注。”王晓东说,“据我了解,华人科学界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鲜有不感到震惊和疑惑的。”
 
“作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份子,我郑重呼吁两点:一、中科院院士的评选标准,必须清晰明确,以学术为唯一标准;二、院士必须坚持学术这个唯一标准,在投票时抛弃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王晓东向记者表示,“院士评选是一个风向标,饶毅落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如果不能正本清源,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将遗害无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