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召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0-9-16 17:08:47
选择字号:
放射化学家杨承宗:“不拔尖人才”同样要培养好利用好

杨承宗与少年班学生。资料图片
 
 
杨承宗博士论文通过后,约里奥·居里夫人向他表示祝贺。资料图片
 
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学生,参与研制首颗原子弹的科学家,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自费走读大学的开创者……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传奇。
 
9月16日,杨承宗先生百岁华诞庆祝会在北京举行。此前的9月5日,记者来到杨承宗先生位于海淀黄庄的家,对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进行了专访。无论是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还是谈及当前的教育改革,杨承宗都是一如既往的淡定。
 
回国之后的杨承宗,仍然默默地从事着放辐射化学研究,没有因为自己在著名的居里实验室镀了金而沾沾自喜,更没有打着“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的旗号谋取虚名
 
法国居里实验室的“中国杨”
 
谈及与放射化学的缘分,杨承宗笑着说,他总能在需要的时候,遇到最需要认识的人。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英文里的“right time , right person”。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都与法国居里实验室有关。
 
1932年杨承宗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就赶上了淞沪战争,“毕业即失业”。刚开始他回江苏老家找了份中学教员的工作,没多久就重新失业。正好大同大学校长的儿子想到美国去留学,但又不好意思撂下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镭学研究所的挑子,听说杨承宗正失业呢,校长便向所长严济慈推荐杨承宗去顶他儿子的缺。杨承宗就这样阴差阳错知道了镭,也从此与放射性元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北平镭学研究所,杨承宗认识了第一位“贵人”郑大章。那时,郑大章刚从法国回来,他的老师就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杨承宗开始向郑大章学习放射化学,那段时间,师生二人整日痴迷于铀、镭等放射性元素的研究。铀矿附近的温泉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氡,郑大章带着杨承宗测量了我国各地著名温泉水中氡的浓度,以便在国内寻找铀矿石。两人在1935年发表了论文《西山温泉水所含氡量之测定》,这也是杨承宗在放射化学研究方面的第一项科研成果。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镭学研究所南迁到了上海租界,所长却换成了一个汉奸。正在杨承宗在汉奸所长手下工作痛苦不堪之时,1946年初夏的一天,杨承宗忽然收到了一封用法文写的信。信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莲娜•居里(即约里奥•居里夫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写来的,说是因为严济慈的推荐,邀请他到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工作。约里奥·居里夫人就是杨承宗科研事业上的第二位“贵人”。
 
1947年春节,杨承宗登上了战后上海开往法国马赛的第一艘法国大客轮“香波利翁”号,开始了留洋求学的生涯。居里实验室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原子能专家,简直就是一个“小联合国”。放射化学实验要求操作者不能有半点闪失,杨承宗做实验的本领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人们也开始喜欢上这位小有名气的“中国杨”。在导师约里奥•居里夫人的悉心指点下,杨承宗独辟蹊径,采取离子交换法,系统研究了元素周期表中第Ⅲ、Ⅳ、Ⅴ、Ⅵ族较难分离的一些化学载体元素。1951年6月,杨承宗的博士论文《离子交换法分离放射性元素的研究》通过了答辩,获得了巴黎大学理学院的博士学位。
 
拿到了博士学位的杨承宗,也收到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期两年的聘书。但他还是选择回到新中国。至今那张标有“年薪为555300法郎,另加补贴”的法文聘书,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展示,成为中国科学家热爱祖国、不为国外优厚生活条件所诱惑的见证。
 
1951年10月,杨承宗带着十几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国内急需的实验器材和珍贵资料,历尽周折经香港回国。此外,杨承宗还带回了两件“宝贝”。一件是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这个标准源,后来成为我国开展铀矿探测的唯一标准计量实物。另一件是约里奥•居里先生的一个口信:“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后来人们才知道,正是这个口信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发展核武器的决心。
 
回国之后的杨承宗,仍然默默地从事着放辐射化学研究,没有因为自己在著名的居里实验室镀了金而沾沾自喜,更没有打着“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的旗号谋取虚名。即使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承宗也没有主动提及自己师出名门。但他早已是名声在外。1986年金秋时节,北京召开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不少知名科学家应邀从世界各地飞到北京,闻名世界的法国居里实验室主任莫尼克•帕杰丝教授也在邀请之中。35年前杨承宗在法国居里实验室时,莫尼克·帕杰丝才18岁,一直是杨承宗的助手。站在庄严的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莫尼克•帕杰丝教授向来自不同国度的科学家详细介绍了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之后激动地说:“我的第一个启蒙教授是中国人,是个真正的大专家。他现在就在会场,他叫杨承宗!”
 
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留学的5年,给杨承宗留下了终身的印迹。熟悉杨承宗的人,都直接称呼他为“法杨”,以区别于“英杨”——中科院另一位读音相近、留学英国的科学家杨澄中。
 

1 2 3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